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ETF分析评论 > 正文
 
喝彩声中退而冷思 ETF热评后的冷思考

2004年08月12日 21:38
钟伟 顾纪生
  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的问世,在倡导价值投资理念,合理股价结构,带动资金扩容,提升大盘蓝筹股市场流动性等微观层面,裨益不可小视,但其整体功能能否如媒体所热评的那样“神奇”尚待观察与验证。

    其一,ETF是工具改良,不一定是制度创新。制度是带有前瞻性、系统性、全局性、目标性的“规范”安排,而工具仅是实现目标的中间手段。我国证券市场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是股权分置等“制度瓶颈”,而非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浅表因素。诚然,在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产品体系之内,以前存在着重股票轻债券、重原生产品轻衍生产品、重个人产品轻机构产品等状况;就基金产品子系统看,仅开发出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两类品种,还有公司型基金与ETF基金等尚待破题。但工具改良是目,制度创新是纲,工具改良不能削弱、代替制度创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亟需的不是修修补补式的工具改良,而恰恰是改弦易辙、大刀阔斧式的制度创新!

    其二,ETF是指数工具,不一定是回报来源。上证50、180等ETF产品的推出,对稳定大盘成份股价格从而托住相应指数“贡献”不小,相信ETF的投资者随着成份指数的走高,获得久违的投资回报的可能性随之增大;但即便如此,此类回报仍建立在资金推动股价、股价推动指数的老路之上;极言之,ETF的实施带来的可能是局部繁荣而非整体活跃。因为随着有限存量资金向少数成份股的“缩容”转移,绝大多数非成份股因失去资金承接而可能进一步下跌;而常常慢机构一拍甚至数拍的中小投资者恰恰主要持有这类股票。有人认为这是价值投资理念深化、股价结构调整的“合理”现象。但真正的投资回报应建立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经营业绩过硬、成长前景良好的基础之上,任何资金推动型获利模式虽痛快一时,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其三,ETF是扩容工具,不一定是价值基础。随着我国全面“入世”时间表的逼近,国内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融资的脚步渐行渐近。为了确保事关“国计民生”的四大银行的顺利上市,在股市低迷、扩容受阻之时给一点创新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在制度创新一时无望的情形下考虑用一下技术上的创新手段,也无可厚非。也就是说,为了让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巨舰在中国证券市场启航,ETF正好可以起到开产品之渠引资金之水的现实功效,但这与整个市场的价值提升关系不大。一方面,以中小盘股为主但成长性良好的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不见得就缺乏投资价值;另一方面,由大盘股担纲但缺乏成长性的市场不一定真有投资价值。

    其四,ETF是博弈工具,不一定是投资工具。博弈工具与投资工具的主要区别,一是从投资对象看它主要是为大资金还是为小资金设计,二是从投资时期看是为了一时之利还是追求长久之利,三是从投资过程看是脉冲式投资还是经常性投资,四是从投资回报看是随机性回报还是规律性回报。ETF产品较适合于大资金脉冲式投资以博取差价,而不适合中小资金进行经常性投资以获取回报。据了解,作为国内首只ETF的上证50ETF产品的设计方案中,净值设计为上证50指数的千分之一,申购赎回最小单位是100万份ETF,折合人民币高达92.38万元。这么高的资金起点明显有利于大资金博弈而不利于中小资金参与。中小资金如果真要参与ETF投资,先得“曲线”认购相关基金,投资环节的增多势必加大投资成本与投资风险;同时,ETF推出后,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会接踵而至,这对大资金确是风险对冲的有效工具,而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与投资资金的不足,实际上无法“享用”此类避险工具,从而形成大小资金产品投资风险上的非对称性。

    其五,ETF有赚了指数就赚钱的可能性,不一定就有赚了指数稳赚钱的必然性。一般情况下,投资者购买一个ETF基金单位,就等于按权重购买了这个指数的所有股票,所以,只要这个指数的计算真实可信,投资者就不会出现赚了指数反而赔钱的情况。但这种“一般性”只给出了赚了指数就赚钱的可能性;由于证券市场具有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特殊性”,故最大的可能性也不一定转化为现实的必然性。这可能发生于如下两种情形:一是某一指数与其它指数不一定呈现同方向同幅度的“同等波动”,如上证50指数不会与上证180指数完全同等波动一样。如果你购买的是上证50ETF,其成份股是中国石化、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上海汽车、宝钢股份等,虽然钢铁、石化、汽车等行业去年与今年上半年的业绩很好,但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其在以后时间难以保持高增长态势,而覆盖面较广的上证180ETF也许受到的影响就小;二是当行情热点不在大盘股上发生时。上证50ETF是以上证50指数样本股作为建仓对象的,假设以后遇到如1999年“5.19”那种科技网络股大幅飙升的行情,投资者买入科技成长股的收益率肯定比大盘蓝筹股高得多,那不是在一定程度上“赚了指数不赚钱”或另一表现形式“赔了指数也赚钱”吗?

    在目前对ETF一片喝彩声中,我们不能不退而冷思。
来源:财经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