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ETF分析评论 > 正文
 
ETF推出 股市地量坐标有望被重新设定

2004年07月12日 21:19
    迭创地量是上周股市的最大特征,而ETF推出后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激活成交量。因此,股市目前的地量坐标有望被重新设定。

    虽然沪市上周五的成交量比前一个交易日增加了2.8亿元,但两市合计成交的65.76亿元仍旧是年内的最低记录。自上证综指从1783点下跌以来,成交量始终处于低靡状态。今年整个二季度贡献出来的43亿元印花税,恰好和2001年第四季度的相同。而股市现在挂牌的个股数量,已经比当初多出了约300只。

    作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准备推出的系列ETF中的首只产品,上证50ETF瞄准的都是沪市870多只挂牌股票中的大盘蓝筹股。在2004年6月30日这个时点上,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总市值,占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总市值的44.4%,占流通市值的31.5%。因此,只要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交易量保持着一定的活跃状态,沪市的成交量就绝不会像现在这样的如此低靡。

    7月9日,市场上目前流通股本最大个股的中国联通,虽然处在配股缴款期内,但也仅仅只成交了16528万元;同样,以204亿元位居流通市值最大个股的长江电力,7月9日的成交量也只有区区9682万元。在当日的成交金额排行榜上,长江电力排名第十。因此,就更不用说上证50指数其余成份股的交易金额了。对当天的交易数据进一步统计显示,上证50指数成份股全天的总成交金额为14.65亿元,占沪市成交金额的29.73%。显然,上证50指数成份股交易额的多寡,直接左右着整个沪市的交易金额高低。

    上证50指数成份股交易金额的如此低靡,显然让人感到遗憾。本轮股市的持续下跌,与宏观调控关系密切。但上证50指数成份股中受到宏观调控冲击的上市公司不但数量并不多,而且其中的电力、航空等还是受益者。因此,造成上证50指数成份股交易低靡的主要原因,可能还在于市场不确定因素放大了资金的观望心理。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种来自市场的力量稍加作用,就可以轻松地激活其自身的造血体系。

    海通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部经理陈代云博士说,上证50ETF的推出,将引导投资者对指数权重股的关注。江苏天鼎的证券分析师秦洪认为,虽然上证50ETF短期内并不会改变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内在投资价值,但提升它们的交易效率却是无庸置疑的。也就是说,上证50ETF将为上证50成份股提供源源不断的买入卖出资金,从而激活整个市场的交易。

    按照业内人士的上述分析,ETF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后,将对沪市的成交量产生明显的推升作用。因此,届时对沪市地量地价的判断,肯定需要重新设定一个新的坐标。资料显示,沪市历史上至少有四次由地量引发的较大规模上升行情,分别是1999年12月30日(成交量为25.81亿元)、2001年11月15日(成交量为29.37亿元)、2002年6月17日(成交量为28.74亿元)和2003年1月3日(成交量为27.94亿元)。由于这四次地价时伴随的成交量都在30亿元以下,一些市场人士认为现在50亿元左右的成交量尚未说明沪市已经真正到了底部。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出现ETF这个新生事物后,还能用老眼光吗?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