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一个产业的成长--芯片制造的“成都突破”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07日 09:43
徐立京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人才资源也相当具备,世界500强企业纷纷看好成都,全球五大通信商摩托罗拉、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西门子均选择在成都高新区建立研发中心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对本土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将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原成都阿尔卡特通讯总公司总经理Dino博士已在蓉城工作生活10多年,他对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可谓了如指掌。

    继携手英特尔引进首个芯片封装测试项目后,成都集成电路产业又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首个晶圆制造项目于2005年8月正式签约落户成都高新区,这标志着成都芯片制造业从此实现零的突破。

    根据AERO  TECHNOLOGY  CORP.公司与成都高新区签订的投资合作框架协议,该公司将在成都高新区建设6英寸晶圆生产项目,向中国西南转移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设备、工艺制程及市场。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9900万美元,注册资本金3300万美元,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达13亿人民币,年利税达4亿人民币。目前该项目正开始厂房建设,建设周期预计18个月。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成都造”芯片有望于2007年夏天投产。

    这个项目的启动,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链条趋向完整。

    近两年,成都集成电路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现:英特尔、中芯国际、友尼森等多家集成电路后封装测试项目先后落户成都高新区,华微、旺宏、科胜讯、虹微等20余家IC设计公司,以及BOC、爱发科等相关配套企业也相继进驻园区,“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第三极”的名号逐渐在业内叫响。但成都始终有一个遗憾:在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链核心位置的芯片制造项目上,还是一片空白。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是集成电路产业,从完善产业链的角度讲,成都的着力点就是要引入芯片制造项目。

    业内专家解释说,因为这是整个产业链中最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环节。因此,6英寸晶圆制造项目的引进,对于成都完善IC产业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就在这个项目落户成都前的一个月,该市刚成立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负责作为当地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推进。专门就具体产业推进成立政府领导机构,这在国内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史上还很少见。

    据推进办主任刘玉泉介绍,这是成都市政府在体制创新上的突破。“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就相当于突击队,要争取使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下一步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扶持重大项目,特别要在芯片制造这一产业空白环节上取得突破。目前成都已经将自身定位在中国芯片产业的第三极。”  

    西南首个IT人才培训基地的建立,为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持。2005年8月,成都高新区人才中心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成都)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合作成立了“成都高新区软件人才培训基地”,旨在从根本上解除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链中人才需求的后顾之忧。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在成都迅速崛起,产生集聚效应,一个关键原因是因为成都高新区按照差异化发展理论,找准了产业发展定位。

    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信息宣传处副处长王春林说:“几乎全国的高新区都把电子信息作为主导产业,造成了较长时期内的无序竞争,难以形成优势和特色。我们进行了产业细分研究,提出了打造以微电子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为产业集聚提供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并由此找准了该产业的重点项目和缺失环节,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引进,从而使我们在集成电路产业聚集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成都高新区是国家七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集成电路的开发能力和设计水平在西部首屈一指。”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