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辐射腹地 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24日 11:06
李予阳 雷汉发 单保江 徐文营 卢盘卿 刘成
    【印象】在环渤海经济圈的合作中,山东的做法稳健而务实。山东省省委书记张高丽表示,山东要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谋划将在未来的环渤海区域内构建一个既同周围几大经济区和城市群有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城市群系统、能源电力网络系统、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运输系统和产业结构体系,为区域发展提供新动力。 

    “十一五期间,山东的一个大动作是要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半岛制造业基地,以带动整个山东半岛经济的发展。进而辐射腹地,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山东省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副处长王智永告诉记者,山东半岛城市群包括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8市。在这个大部分由海岸线所围成的区域内,海尔、海信、澳柯玛、双星、青啤、重汽、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等国内知名企业,紧紧地附着在这条城市链上,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制造产业带。 

    山东经济学院教授王乃静说,在环渤海区域中,山东半岛相对独立、能匹配众多矿产和农业资源,进行采掘、加工制造、进出口,物质流、能量流、产品和人流等主要沿着胶济铁路方向进行。近年来,山东积极参与京津冀和辽东半岛的合作,包括一些企业与京津在研发和生产基地上的合作,以及围绕环渤海提供农副产品、输出劳务等等。打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主要目的是用区域经济的理念进行整体谋划,在半岛内发挥不跨省域、便于协调的优势,着力塑造半岛内的整体优势。等城市群内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以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为支撑,具有国内市场控制力和国际市场影响力的产业体系后,就会对周边形成越来越大的辐射力。这样既同南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北部以京津为中心的京津冀城市圈相互促进,又以越来越大的辐射力影响和带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特别是今年前三季度,以“青烟威”为主体的半岛制造业基地实现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山东省的37.2%,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全省的52.1%。半岛城市群影响力逐步扩大,实现工业增加值、利税、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比重占全省的65%以上。西部地区追赶步伐加快,工业增加值、利润、利税等主要指标增速快于半岛城市群,呈现出强者更强、弱者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山东经济发展有很多优势:基础设施完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33公里,全国第一;电力供应充足,电力装机总容量全国第二,近两年很多其他省份拉闸限电,山东却一直没有,这种靠内源经济和基础产业发展起来的省份发展后劲足,增长潜力大;劳动力丰富而且成本很低,山东的劳动力成本相当于上海的1/2,广东的1/3。建设用地很多。有专家测算,山东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本比南方地区要低20%到30%,这对投资者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还有一个很大的有利因素:半岛制造业正在逐步承接日韩制造业的转移。山东的大企业与日韩企业有一种互补和对接,像韩国要转移的造船、汽车这些资本密集产业正好是山东的强项。“应该抓住机遇尽快发展自己,为环渤海区域的合作创造有利条件。”王教授说。 

    现在,山东汽车、船舶、石化、电子信息、服装纺织、家电、食品等七大产业链,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助推器”。这一生产力最活跃的区域,正被赋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全新概念,“大而强、富而美”的山东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有分析认为,如果说这些年中国经济重心区是由北向南变迁,那么,根据区域投资回报存在的边际递减规律,国际资本在中国的空间走向将日益呈现“北上西进"的态势,特别是“北上"(由南部沿海向北部沿海)会日趋明显。目前,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的综合商务成本趋于上升,土地紧缺,发展空间受限,人力成本及水电等费用也在升高,这些都会迫使企业做出区位调整,并影响到投资者的空间决策。以后的20年将可能逆转为由南向北的波浪式演进。可以预期,21世纪头十年或再长一点,环渤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北经济圈,有希望成为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未来中国的第三个高增长区。环渤海正在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