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来到珠三角,发现那里人们的乐观超出我们的想象。
去之前了解到,前三季度珠三角GDP、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所下滑,广东GDP第一大省的位置极有可能被超越。
我们了解到,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经济界许多人,对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从GDP增幅来看,前三季度除了佛山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外,其余8市均表现出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广州、深圳和中山分别下降3.5、3.1和4.5个百分点。
从工业增速来看,前三季度除佛山、肇庆分别上升3.6和1.2个百分点外,其余城市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深圳、广州、东莞、中山分别下降8.4、5.2、1.8和1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只有珠海上升了1.7个百分点,其余均出现大幅回落,如广州、深圳、佛山、中山分别下降7.6、18.6、5.6和15.6个百分点。
1—8月外贸出口增速除深圳上升4.5个百分点,其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如广州、佛山、东莞、珠海分别下降4.2、9.8、10.5和14.6个百分点。
珠三角增长减速的效应已经显现。
2005年上半年,广东GDP同比增长12.6%,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同时,工业生产放缓,也使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上升,盈利能力下降。上半年广东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85.3亿元,同比增长17.1%。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的34003个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高达9675个,亏损面为28.5%。
“我1990年调到宝安工作时,花30元钱买了一件夹克。现在市场上30元钱还能买到一件不错的夹克,可是我们的生产成本增加了多少?”深圳市宝安区经贸局局长张涞临对此深有感触。
这正是导致珠三角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内部因素。分析人士认为,珠三角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工业产品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而近年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土地等资源成本也不断上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进而影响企业的再生产和投资。
同时由于珠三角本身腹地过于狭小,已经直接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经过20多年的开发,珠三角地区可建设用地已十分有限,而在内圈层先发地区建设用地储备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小城镇及外圈层低质量的发展空间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的需求,导致珠三角在引入国际资本及高端产业方面和长三角等区域相比处于不利地位。
如何看待珠三角投资、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下滑趋势?面对提问,广东省常务副省长钟阳胜称,这恰好证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正由主要依靠粗放型的投资拉动向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投资运行正由注重总量增长向注重结构优化转变”。他透露,今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加大对交通、能源、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城建、环保等基础设施和支柱产业的投资力度,投资增速逐渐加快,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连续25年GDP年均增长保持在15%以上,这是空前的奇迹。”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认为,珠三角地区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确已经积累了一些问题,“譬如产业的粗放发展,使广东省的单位GDP能耗比沿海一些发达地区都要高”。1993年到2002年,广东省能源消耗年均增长7.66%,是全国平均水平3.16%的2倍多。这对本身就是能源短缺地区的广东来说,无疑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
除此之外,在李惠武看来,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所需要的人才和制度需求甚至社会综合管理等等,都是珠三角在高速发展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如此,“现在发展速度适当地降低一点,是合理、正常的,也是珠三角走上理性发展的一种表现。”李惠武认为,对珠三角形势的判断,不能光看统计数据,尤其是季度的统计数据,因为“很多东西不能在统计数据当中反映出来”。
李惠武举例说,广东省把财政收入的20%用于搞社会保障、再就业培训等,把大量的财力投入到农村发展当中,免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有条件的地区开始尝试为农民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措施不可能立竿见影反映在当年的统计数据当中,但是其长远的影响不可小视。
“就像一户人家,刚刚开始有点钱的时候忙着添置家具,等到家具添置得差不多了,就开始考虑如何把生活过得有品质一点,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于是把钱主要用在休闲、化妆品和精神需求上了。”李惠武说,“这就是增长与发展的不同。”
从一定意义上说,目前珠三角增速放缓,正是在为这种转型积聚力量。
“广东今后不可能长期维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但这并不表示珠三角会落后,李惠武对珠三角经济形势的判断是,“珠三角已经率先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速度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