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用户名: 密码:
 中经网搜索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首页  新闻中心  国内  国际  社会  艺术收藏  宏观经济  财经  证券  外汇  保险  产业市场  旅游  房产  汽车  家电  通信  IT 
繁体版 English Deutsch     中经论坛  时尚生活  体育  娱乐  服装  视觉图片  环球媒体  经济学人  CE读书  管理学院  商务欧洲  县域经济  人物大观  专题
宏观首页 | 国内报道 | 国际报道 | 政策法规 | 经济报告 | 理论前沿 | 经济词典 | 经济会议 | 经济学人 | 专题频道 | 开发区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产业布局应走向合理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5年11月22日 10:39
万建民 黄平 李雅萍 李治国
    【印象】长三角的一体化在全国各大区域当中走在前列。

    连续开了六年的长三角城市“峰会”从一开始的联络感情,已经转入到了务实阶段。信息、规划、科技、产权、旅游、协作等都设立了合作专题,2006年还将在港口、通关、人才等方面展开合作。  

    但是,“能做的前些年都已经做了,接下来要做的都涉及实质利益,难度加大了”。产业布局正是长三角一体化面临的最大困难。

    对于涉及3个省级行政区、16个城市的长三角而言,一体化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是行政区经济,而不是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形成的区域经济。”苏州市政协副秘书长徐伟荣认为,目前长三角面临的体制性障碍,主要是行政区划对形成区域市场的障碍。

    这种障碍几乎随时都能够感受到。

    最典型的是,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从行政区内的需求出发,而不是从站在整个长三角的高度出发。

    这两年,虽然港口等竞争依然激烈,但各地都已经认识到基础设施统一规划是多赢的举措。从2004年开始,长三角16城市的“峰会”都会选择一些专题内容作为推进合作的重点。今年10月23日在南通举行的第六次“峰会”确定把港口、通关、人才等作为2006年合作的重点,意味着长三角的合作将进入实质性阶段。

    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些试点,例如苏州工业园与上海开通了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建钢告诉记者,试点后空运进口货物的平均通关时间从两到三天缩短为5小时,物流费用也下降了30%。2006年长三角通关一体化体系建成之后,整个区域的物流效率都将实现这样的提高。

    现在长三角遇上的是区域一体化最敏感的问题————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的划分。在区域合作和规划中,城市之间要不要进行明确的功能划分?产业该不该实施地区分工?这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

    但是在一个发展健康合理的区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形成产业的梯度分工是必然的。一般而言,中心城市主要发展服务业,为周边城市提供金融、信息、研发等服务,而周边二级城市发展生产制造业,为大城市提供广阔的腹地。

    在长三角,产业的梯度分工却还不明显。近年来上海市虽然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呈现下降趋势。2000年,上海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0%,到2003年,这一比重降为48.4%,2004年进一步下降到47.9%,2005年上半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6%,仍然低于GDP10.3%的增长速度,比重进一步降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近年来上海加快制造业发展的结果。”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周伟林博士说。

    不仅如此,长三角居高不下的产业同构率也一直是专家们关注的话题。

    在《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纲要》、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中,汽车、石化、电子信息产业等均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在长三角16个城市中,选择汽车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有11个,选择石化业的有8个,选择电子信息业的有12个。

    除此之外,在食品饮料、纺织、印刷、塑料、办公机械设备等产业方面,三地同构率在80%以上。  

    上海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认为,产业结构趋同的背后是行政分割造成的城市功能趋同,各个城市没有在区域经济中形成明确、合理的功能定位,都是什么对地方经济有利就做什么,城市之间就是结构趋同化竞争。

    “长三角城市圈应该是立体的,合理的架构应该是大上海城市圈————杭沪宁城市圈————环太湖城市圈,现在最基础的环太湖城市圈没有形成气候,才会出现沪杭宁三大城市依沪杭、沪宁和宁杭三条高速割据的局面。”徐伟荣说,“城市圈内的辐射和集聚其实是一种等价交换。在苏州人眼中,上海是唯一的;但是在上海人眼中,苏州并不是唯一的。如果苏锡常和嘉兴、湖州形成环太湖城市圈,那么它在上海眼中就是唯一的。”

    而黄钦则认为,目前长三角需要继续建设沟通协调的共赢机制。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内容宣言网站大事记网站攻略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