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省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属于温带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本省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具有冬季寒冷干旱,雨雪稀少;春季冷暖多变,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潮湿,雨量集中;秋季风和日丽,凉爽少雨的特点。省内总体气候条件较好,温度适宜,日照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和林果种植。
本省光能资源丰富,全省年总辐射量为4854-5981兆焦/平方米,其分布趋势北高南低、东西高中间低。
本省年平均气温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冀北高原年平均气温低于4℃,以御道口最低,为-0.3℃;中南部地区年平均气温上升至12℃以上,以峰峰为最高,达14℃。南北年平均气温相差甚为悬殊。全省年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6月,长城以南都在40℃以上,保定曾出现过43.3℃(1955年7月23、24日)的高温;南部平原气温超过35℃的酷热日达18-25天;中部平原及南太行山区为10-18天;唐山地区沿海及北部山区只有1-4天;冀北高原不见酷热天气。年极端最低气温主要在冀北高原,达-30℃以下,御道口曾出现过-42.9℃(1957年1月12日)的低温。
本省年平均降水量为350-770毫米。年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总的趋势是东南部多于西北部。全省有两个少雨区:一为冀北高原,是河北省最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二为新乐、藁城、宁晋一带,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全省的两个多雨中心一为燕山南麓,年降水量达700-770毫米;二为紫荆关、涞水一带,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全省年内降水时段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变率大,强度也大,以夏季降水量最多,占全省年降水总量的65-75%,一些地区夏季降水往往集中于几次暴雨;冬季降水量最少,仅占全年的2%左右;秋季稍多于春季,分别占15%和10%左右。
本省风力资源丰富,冀北高原及渤海海岸年平均风速4-5米/秒,为风速最大区域;其它地区年平均风速2-4米/秒;季节风力分布以春季最大,冬季次之,秋季最小 。 |
|
| |
|
河北省河流众多,长度在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者就达300多条。境内河流大都发源或流经燕山、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山区,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单独入海,还有因地形流入湖泊不外流者。主要河流从南到北依次有漳卫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蓟运河、滦河等,分属海河、滦河、内陆河、辽河4个水系。其中海河水系最大,滦河水系次之。
海河水系,位于省境中、南部地区,面积达125389平方公里。其水系为一扇状水系,海河干流很短,并位于天津市,境内的北运、永定、大清、子牙、南运河等河流为其支流,均汇入海河,流经天津至塘沽入海。该水系最显著特点,一是河道进入平原后坡度平缓,二是河道善淤善徙,三是上游河道的来水远大于下游海河的泄量,每逢汛期,河道洪水暴涨暴落,宣泄不及,时常为害。此外,由于各河上游地区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洪水含沙量大,致使河道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半地上河或地上悬河。尤以漳河、滹沱河、永定河为最,历史上均有过"小黄河"之称。依永定河说,官厅站多年平均输沙量6030万吨,河流含沙量多年平均为33.9公斤/立方米,仅次于黄河,另外,潮白、蓟运河位于滦河西南,也作为海河水系,但单独入海。
滦河水系,位冀东地区,面积达45870平方公里,长888公里,源于境内丰宁满族自治县,北流内蒙古后又折回省境,东南行至潘家口穿越长城,经罗家屯峡谷进入冀东平原后于昌黎、乐亭入海。滦河在山区为沙卵石河床,宽500~1000米,进入平原后为沙质河床,河床宽2000~3000米,平均年输沙量2010万立方米。
内陆河水系,位于张家口坝上高原,面积达11656平方公里,均为间歇性小河流,多流入安固里淖和察汗淖等内陆湖泊。
辽河水系,位于省境东北部,面积达4413平方公里。河流分别发源于承德地区围嘲平泉县北部的坝上高原和燕山北麓,主要有阴河、乌拉岱河、老哈河等。水浅流急,下游均流入辽宁省汇入辽河。 |
|
| (资料来源:中国河北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