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经济日报专栏 > 正文
三大跨国巨头把脉中国品牌

2005年05月19日 06:54
 
    本报记者王晋《财富》论坛现场报道

    “我们已经走在‘长征’的最后一段路程上了,现在进入我们最后一个核心话题,就是建立和保持一个品牌。”主持人、《财富》杂志环球编辑瑞克·柯克兰德的开场白别有味道。

    《财富》全球论坛就要落下帷幕,“全球、地域及本土品牌:谁是赢家?”这个有吸引力的话题成了压轴戏。

    马丁·索瑞尔(Martin Sorrell),WPP集团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电子海湾公司首席执行官;八城政基(Masamoto Yashiro),新生银行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这三位打拼出自己强势品牌的CEO把自己的财富故事来了个大揭秘。

    创新是秘密武器

    “商业基本上是两件事,创新和营销,如果把这两件事做好,就能塑造一个很好的品牌。但事实上,建立一个品牌非常困难。”主持人请三位财富巨子谈谈自己的经验。

    新生银行5年前一无所有,到现在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八城政基说,5年前,他们的状况比一穷二白还差,他那时下决心要从头开始,“在银行业,你必须考虑顾客的喜爱,知道他们想买什么,我们决定不收客户在ATM上提款的费用,还创造一些产品,提供给个人和公司。”八城政基幽默地说,“有人说我是日本最受人憎恨的银行家,我根本不在乎这种说法,我只在乎顾客怎么想的。”3年时间里,新生银行吸引了100万个人客户。“很多日本银行不挣钱,我们挣了。”尊重客户的感受,他开的药方就这么简单。

    而梅格·惠特曼讲述了e—bay在美国市场上采用传统的促销方式进行品牌推广,让品牌更加牢固。她还看中网络媒体的力量,她认为,在网络上做广告能直接了解点击率是多少,能了解你的客户是谁,具有可测量性。

    马丁·索瑞尔以一家生产酱油的企业广告为靶子,他说,中国现在发展很快,但为什么缺乏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关键是在情感上没有与消费者联系起来。我知道有一种酱油,每天用8—10秒的时间,在广播里播广告,但这种信息传达很原始,应该用创新的方式来推广自己的品牌。”

    中国品牌有希望

    如何把本土品牌在世界打响?三位嘉宾分别就自己的中国经验为中国企业支招。

    他们的感觉是,中国人很善于学习,很善于根据情况的改变而调整,今年74岁的八城政基笑着说:“我准备76岁时到中国学中文。”马丁也分析说:“中国的企业为什么成功?他们不仅听别人说什么,而且学习,不断调整自己。”

    马丁·索瑞尔说,世界经济格局正发生有意思的变化,从西方向东方转移,1825年,中国和印度所占世界GDP很小,200年一个周期,世界又回到了起点,对WPP集团来说,未来5—10年,中国、印度、韩国将是他们最大的市场,到今年年底,他们在中国的办事处将达到12个。

    “中国的企业,恐怕从日本学到了教训,要管理潜在的问题,不要再出现日本犯过的错误。中国政府非常开放,知道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我希望他们能成功。”这是八城政基的祝福。

    梅格·惠特曼认为企业应当建立整体统一的形象,但是在各地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中国企业有着强烈的打造品牌的意愿,如何创立一个成功的品牌,在世界上推广自主品牌,听过这些跨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建议和经验,也许会有一些启发。

     2005全球《财富》论坛,5月18日落下了帷幕。品牌就是最大的财富,期待着我国的品牌能形成群体,跑步前进。
 
来源:SR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