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宏观经济 > 经济日报专栏 > 正文
我们离“科技创新中心”有多远

2005年05月19日 06:48
 
    本报记者王薇薇《财富》论坛现场报道

    微软亚洲研究院、IBM中国系统中心、摩托罗拉3G研发中心……一个个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将研发中心向中国、向亚洲迁移,有观点提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亚洲经济的崛起,科技创新的中心正在向亚洲转移。在北京《财富》全球论坛上,宏基电子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人施振荣更是在发言中提出“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焦点”。那么,从“焦点”到“中心”,亚洲的距离还有多少?

    亚洲需促进原始创新

    “亚洲已有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再到中国和印度,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焦点。但是距离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施振荣在论坛中提出,亚洲、中国近些年则在应用科技方面的技术革新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亚洲需要颠覆性的革新。何为颠覆性?这正是国内有关专家反复提到的自主创新。北京大学陈平教授就曾指出,中国、亚洲要想成为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必须要能识别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从而引领世界的创新潮流。而这正是中国乃至亚洲创新方面的软肋。

    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元分析亚洲、中国的创新还停留在模仿和消化吸收阶段,在全球的革新价值链中处在低端的位置。只有促进原始的创新,才能真正提升亚洲及中国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中国需创造激励环境

    “市场是拉动创新的火车头”,施振荣认为在未来中国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中国已经做好了人才储备。现在欠缺的是一个很好的激励机制。 此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欧美企业在提到创新的概念时,提到的多是“创新网络”,而亚洲现在最多是拥有一些简单的创新

    产业链。通过《财富》论坛上人们的发言可以感到,很多亚洲企业认为亚洲要想在世界科技创新领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必须更多地激发企业的创新自觉。在论坛中,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就特别提出,中国政府在未来的15年,要鼓励科技工作者的自由探索。并且提出,要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在全球化的价值链中,各方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而拥有市场、人才等多方优势的亚洲不该再只停留在“制造中心”的位置。
 
来源:SR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