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创新力 |
|
2005年06月01日 16:51 |
|
温越岭 |
|
在第八届北京科博会期间,美国《时代》杂志对中国的创新能力提出疑问。该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中国能创新吗?”这样的标题,不免令国人尴尬。曾几何时,中国也是世界的创新中心,从造纸术到火药,大量发明创造都是出自中国人之手。然而,这些令国人自豪的历史并不能让当代中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拥有多少优势。
长期以来,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去年我国汽车总产量507万辆,在各项技术中90%是“舶来品”,而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仅占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被进口产品占据。我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为有限。在众多行业,中国企业的发展普遍受制于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垄断。
寻找失落的创新力归根结底还应依靠自主创新。实践告诉我们,自主创新虽然在最初阶段成本较高,却避免了引进技术所支付的高昂代价,避免了投产后绝大部分利润让给外方的尴尬。从长远看,这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持续发展更是意义深远。企业只有通过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自身的发展命运。
建设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主创新是前提,自主知识产权是核心,知识产权保护是基础。我国经济能否重新赢回历史上所拥有的世界创新中心地位,说到底取决于我国能否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能力,取决于我国企业能否提高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能力和水平。
前路漫漫,任重道远。提升中国的创新力,我们要直面很多障碍,克服诸多困难。然而,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让全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让千千万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建设的氛围才能形成,我们国家的整体创新能力也才能够真正增强。
|
|
|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