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五年计划 > 正文
 
前言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07月05日 10:52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位于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南亚结合部的云南,由于特殊的地缘环境,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行者。1992年以来,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和前沿,参加了亚洲开发银行倡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当前,由于 WTO多哈多边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全球性的贸易自由化前景难测,区域合作越来越成为国际合作的主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云南更深刻地感受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和冲击。2001年11月,中国政府总理朱镕基赴文莱出席第五次东盟—中国(10+1)会议,提出未来10年建立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次年11月,朱镕基总理又赴柬埔寨金边参加第六次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和“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提出加快启动湄公河流域全面开发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进程。2002年中国政府提出次区域合作的目标是“把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把湄公河次区域构筑成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先行示范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出现崭新的格局和面貌。

    云南在对外开放、对外合作、边境贸易、综合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融资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己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相邻的前沿,随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与合作的进展,必将成为中国与次区域国家,乃至整个东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能源流最为便捷的国际大通道。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方位对外开放进程中,中国云南省适时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的战略。云南省利用自身的贸易与投资潜力,以及通过长期横向经济联合,与四川、贵州、重庆、广西、西藏和成都六省市(区)七方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础和协调机制以及泛珠三角(9+2)合作机制,发挥窗口和桥梁的作用,沟通中国腹地与次区域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的投资、贸易和经济发展,实现次区域经济繁荣发展。因此,云南省应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推动和参与这一区域的经贸合作及开发,为这一区域的经济全面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认识到云南在中国,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合作的区位优势和重要作用,国际社会对以云南为主体的中国参与和支持的区域经济合作给予极大关注,国际发展组织、金融机构和发达国家等纷纷介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已形成了多个合作机制和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经过中国政府和UNDP多年的磋商和谈判,由UNDP提供资助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项目正式启动,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贸易与投资领域的合作,编制《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五年计划》。执行项目的云南省外经贸厅及所属的澜沧江—湄公河经贸中心组织编制了本计划,作为项目的重要产出。计划编制工作从2002年7月启动,经广泛听取国内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及建议、到次区域考察、走访企业、培训、编写和修订、特聘专家审定等过程,五易其稿,并经专家评审、鉴定和提请顾问委员会、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现上报审批。
 
来源: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