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五年计划 > 正文
 
第五章 完善市场体系 促进贸易和投资协调发展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07月05日 10:43

    开放的市场、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是促进区域贸易和投资协调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推进次区域合作中,各国应拓展市场空间和贸易与投资领域,推进次区域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第一节 次区域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次区域国家贸易有较大发展,相互间贸易往来频繁,并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中国云南和泰国出口已由过去的农产品为主逐步转向以工业产品为主,为贸易顺差;其余四个国家,目前仍然以农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出口为主,工业产品主要依赖进口,贸易逆差较大。2002年次区域对外贸易总额为1699.2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893.47亿美元,进口额为805.78亿美元。泰国一支独绣,对外贸易额远远高于其它几个国家,达1252.44亿美元,占次区域进出口贸易总额的73.71%(见表三)。

表三            次区域国家进出口贸易情况          单位:亿美元

贸易额

中国云南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贸易总额

22.30

31.03

8.39

52.00

1252.44

333.09

1699.25

出口额

14.30

13.78

3.11

26.86

670.11

165.31

893.47

进口额

8.00

17.25

5.28

25.14

582.33

167.78

805.78

注:柬埔寨、老挝2001年数据,其为2002年数据。
2002年,云南对外贸易贸易额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据统计,2002年全省进出口总额为22.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00%,重新登上了20亿美元的台阶,其中,出口14.3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4.90%;进口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00%。对全省GDP的贡献率为0.6个百分点。在次区域合作中,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贸易往来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02年,云南与次区域五国贸易额为6.31亿美元,占云南进出口总额的28.3%;其中,云南从五国的进口额为1.52亿美元,,云南对五国的出口额为4.79亿美元(见表四)。                 

表四            云南与次区域国家贸易情况     进出口单位:万美元

 

柬埔寨

老挝

缅甸

泰国

越南

对云南出口

602

11070

594

2893

占云南全部进口(%)

7.4

20.7

2.6

9.35

从云南进口

121

1053

29608

3766

13371

占云南全部出口(%)

0.08

0.7

13.8

0.7

3.6

 

云南出口

主要产品

烟草制品、药品、纸制品

锰电池、土木及建筑机械、内燃发动机、空气泵及空压机

日用轻工品、机械设备、纺织纱线、卷烟

高纯贵金属、磷酸盐、卷烟、烤烟

化肥、烟草、磷酸盐、钢铁锭、黄磷

注:此表为2002年数据。

    云南出口

    主要产品 烟草制品、药品、纸制品 锰电池、土木及建筑机械、内燃发动机、空气泵及空压机 日用轻工品、机械设备、纺织纱线、卷烟 高纯贵金属、磷酸盐、卷烟、烤烟 化肥、烟草、磷酸盐、钢铁锭、黄磷 

    注:此表为2002年数据。


    第二节 相互开拓市场 完善市场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和次区域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是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分工、竞争和与世界经济接轨密不可分的。随着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的加快,区域内部市场空间将得到拓展,贸易与投资环境也将有较大改善。次区域国家要共同努力,改善自身市场环境,相互开拓市场,协调市场机制和相关政策,完善市场体系,尽快实现相互间的市场对接,增强整体市场竞争能力。

    次区域具有直接沟通两大洋、紧密联结拥有30亿人口、三大市场的区位优势。次区域国家要共同协作,加快大通道和次区域经济走廊建设,创造条件、改善环境,实现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应抓住机遇,以外贸、外资、外经、外联为重点,区别国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巩固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日市场,开发澳洲、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在巩固和深度拓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有潜力的新兴市场。

    创建和完善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健全市场体系。清除行业垄断和地区壁垒,规范市场行为,完善中介服务,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集中进行产权交易,完善技术服务中介体系,进一步发展产权与技术市场。完善竞争性的土地批租市场,建立健全规范的房地产二、三级市场体系。推进现代物流市场建设,规范商品交易市场,完善多样化的市场体系。按照开放、规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提高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市场化进程。

    第三节 促进贸易和投资协调发展的思路

    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协调发展,是次区域合作的重点之一。各国应根据区域实际,在积极“引进”的同时,应加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加快相互开放步伐 拓展贸易和投资空间

    参照WTO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国际标准体系、市场规则,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贸易与投资机制。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构想,加快相互间开放的步伐,共同建立和完善市场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协调对外经济贸易政策,加强贸易和投资合作,获取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促进次区域统一市场的形成,使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更趋合理,规模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次区域各国都希望通过合作和建立一体化经济,加强对外资吸引力。因此,各国应尽可能加强与欧、美、日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拓展贸易方式和利用外资的领域,实现贸易和利用外资的多元化。利用区外资金重点发展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及农产品深度加工业、环保产业,提高出口型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的比重。同时,选择条件好的地区,逐步开放竞争性产业,扩大商贸、旅游行业的外资利用率,鼓励区外金融企业到次区域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和办事机构。

    二、调整区域分工 升级贸易结构

    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深化区域分工。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次区域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不尽相同,进出口商品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和相似性。因此,在区域分工和产业合作方面,应各展优势、平等交换、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中国云南在经济和产业发展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以发展中高级产品为主,为其它四国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提供技术和物质支持;使资源得以在次区域内重新优化配置,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在国家分工中,次区域国家应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使次区域国家的资源优势与其它国家的技术优势结合起来,接受技术先进国家产业的局部转移,有效地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不断提高次区域国家在国际制造业分工中的地位。

    在“引进”方面,云南要重点引进周边国家的优势资源产品,为我所用,发展加工贸易;在“走出去方面”,云南要积极建立跨国企业,将云南已有产业、成套设备、矿山机械等引出去,增强实力,余出空间发展新兴产业。

    提高科技水平,促进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在出口商品中,泰国和中国云南以出口工业制成品为主,占出口商品总额的70%以上。柬、老、缅、越四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约占出口商品总额的80%左右。如何改善柬、老、缅、越四国的贸易状况,提高出口换汇率,减少贸易逆差,使四国在次区域经济发展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利益致关重要,是次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增加对四国的直接投资,带动技术和人才的进入,发展四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矿产品加工业,增加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换汇率,实现出口结构以初级产品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转变,增强四国的经济实力和在贸易、投资合作中的作用。

    云南与次区域国家的贸易往来,要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扩大大宗传统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加强加工贸易管理,提高加工贸易的增值率,扩大加工贸易。继续规范发展边境贸易。大力发展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国际旅游、国际运输、教育文化和金融保险等。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努力实现大宗产品和重要资源进口来源多元化。

    三、完善贸易和投资政策 改善贸易和投资环境

    大力改善贸易和投资的政策、法律环境。根据WTO、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和贸易与投资的法律体系,保持贸易和外商投资政策、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和可操作性,创造统一、稳定、透明、可预见的贸易与投资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进一步简化贸易与投资往来的审批程序,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的审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为外商创造良好的行政环境。

    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已成为吸引外来资金的决定性因素。次区域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应把软环境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根据合作的需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话协商,不断调整、出台有利于增强合作的政策措施。二是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通关速度,提高通关效率。三是强化服务,及时解决外资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外来投资的信心。四是营造符合国际惯例的法治环境,依法管理涉外企业,依法保护投资者和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政府行为,依法行政。

    推动贸易便利化和信息化进程。推进次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可选择易于操作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入手。在简化手续、标准一致化和相互认证、海关合作以及人员流动等领域推动次区域国家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便利化和标准化方面,签署了“相互认证架构协议”(建立各种产品领域的相互认证机制);“运输便捷化协议”(简化区域内物品的通关手续,包括免除海关检查)等。次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包括快速通关、统一产品测试和认证标准、协调竞争政策、统一电子商务标准、达成相互承认协议、提供签证便利等。简化通关手续及统一产品测试和认证标准,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的进入市场的时间,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鉴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广阔,中国应积极参与电子东盟计划,并以此为基础共同制定统一的电子商务标准,调整和制定必要的法律条款和产业编码等措施,为自由贸易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相互承认协议的达成将免除双重检验和认证的繁琐程序,缩短产品进入市场时间。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具体实施,可参照APEC制订的《大阪行动议程》执行。其中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规定的具体合作领域,其内容包括: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投资、标准与合格评定、海关程序、知识产权、竞争政策、政府采购、放宽管制、原产地规则、争端调解、商务人员的流动、乌拉圭回合结果的执行、信息收集与分析等十五个方面。

    近期,云南要做好政策调整,发展口岸经济。目前,次区域各国均在加快边境地区革新开放,对边境地区和边民采取优惠政策措施,推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此,中国应积极响应,调整现行的有关经贸政策法规,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在发展潜力比较大的国家级或省级口岸,设立保税区、零关税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主要可考虑景洪港、瑞丽、河口、磨憨、天保等边境口岸先行试点设立。加强边境口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边境口岸的功能和作用。要充分发挥边境贸易优势,改善边贸政策,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推行开设帐户贸易等新的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四节 促进贸易和投资发展的重点

    贸易和投资合作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原则,把吸引外部投资、引进开发项目作为重点,积极推进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一、构建合作平台 推进产业合作

    (一)构建次区域合作平台

    构建合作平台,是实现次区域与全球市场对接,为合作提供完善服务的必要手段。次区域国家应通力合作,共同构建为其服务的信息、贸易、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和公共事务五大合作平台。

    在这方面,云南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信息平台

    在昆明市和河口、磨憨、瑞丽三个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分别建立技术先进、信息全面、内外相通、能够便捷交流的信息枢纽,推进中国与次区域国家和东盟其它国家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重点加快昆明国际信息港的建设,全面汇集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信息、产业信息、产品信息、投资信息及主要合作信息等,使昆明成为重要信息汇集中心,为扩大和深化双方的相互了解、交流与合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2、贸易平台

    在昆明及河口、磨憨、瑞丽等口岸城市建立一批具备现代交易条件的商品展示、贸易洽谈、综合服务等市场设施,使云南成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商品交易的中心,为各国企业和商家提供贸易洽谈和交易的平台。抓紧建设昆明国际铁路、公路货运口岸,建设昆明铁路集装箱结点站,使之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内陆港。

    3、金融平台

    从次区域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水平出发,探索建立美元和人民币双重结算体系,在边境地区实行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结算方式。逐步引进东盟国家和其它国家的金融机构进入云南,最终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辐射东盟和周边广大国家的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化金融中心之一;同时,还要加快云南金融体系的改革、清理不良债务,强化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

    尽快建立为企业参与次区域合作的风险担保机制。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的信用担保作用,对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政府、银行和保险机构(包括外资保险机构)应探讨构建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帮助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规避出口风险。

    4、人力资源开发平台

    以建设中的昆明大学城为载体,对昆明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将昆明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之一,高效、高水平地开发和培养能够为次区域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的各类人才。

     5、公共事务平台

    昆明具有优越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城市发展潜力大,是设立公共事务机构最为理想的选择地。要在昆明构建中国与东盟各国合作办事的公共事务平台以及商贸企业办事机构平台,使昆明建成执行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组织机构常设地和东南亚、南亚区域性的国际组织的长驻地。

    近期重点

    打造会展业。要充分利用近年来昆明成功举办“世博会”、“昆交会”、“旅交会”等国际会展的影响和品牌效应,在次区域合作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乘势而上,大力打造会展产业,争取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的会展中心。

    建立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在遵循统一性、协调性、前瞻性原则的基础上,一是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加快第三方物流模式建设;在社会分工日益发展的今天,企业应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更应从经营成本和竞争压力以及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考虑,借助于已有的或正在发展中的物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二是要加强次区域内各国的密切合作,建立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促成商品和流程的标准化、优化交换过程,降低交易风险。三是建立城市现代物流中心,城市是商品集散和加工的中心,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是现代物流的汇聚地。四是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二)推进次区域产业合作

    加速次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次区域产业的互补性和相似性竞争,将加剧优胜劣汰的力度,为企业提供了重组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兼并或企业间的合作,资本趋向集中,生产规模扩大,资本实力增强,企业效率提高,以此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换,不断提高次区域各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

    云南要发挥人才、技术、产业的相对优势,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有竞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成立跨国公司,开展跨国经营,带动产品、设备、技术出口和劳务输出,实现云南与次区域国家产业和产品开发的跨区域、跨国合作,推进区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鼓励企业利用国外智力资源,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和设计中心。柬、老、缅、越4个发展层次较低,云南应重点加强与之在资源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合作,发展资源开发加工贸易,在这些国家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技术合作;泰国发展层次较高,云南应主要在服务业方面开展合作,努力消除目前存在的服务业贸易障碍,开放金融、保险及电信等行业,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要利用区域合作优势如设立中国—东盟投资区吸引这些国家来云南投资兴办企业。 

    在“走出去”战略中,云南一是要加快培育企业主体,要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小型巨人企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出口创汇企业等,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生产企业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使之成为“走出去”的排头兵,发挥示范效应;支持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建立市场营销网络,主动介入国际跨国公司的产业链;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提高组织化程度,推动多种所有制中小企业积极探索开展境外贸易和生产的途径与方法。二是重点鼓励具有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的企业“走出去”,从当前云南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比较优势和结构调整需要出发,大力支持家电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轻工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等行业和产品向外拓展,发展国际营销网络,逐步扩大境外投资。积极开拓工程承包、劳务合作、设计咨询服务等国际市场;加快开发周边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矿产品等资源。努力推动具有特色优势的专业市场向境外输出。重点扶持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产品加快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云南的优势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声誉。

    积极推进国有外经贸企业的重组和兼并。要争取中央的支持,推动外经贸管理体制改革,尽快放开外贸经营权,及早实行“登记制”,加快中外合资外贸企业的组建工作,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推动国有外贸企业战略重组,培育和发展外向型企业集团。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资本为纽带,以国有外贸的优势企业或生产型集团企业为基础,组建有一定规模的机电、纺织、食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国际贸易等投资主体多元化,集工、农、贸、技于一体的外贸企业集团。要推动外经贸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有效的企业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大力推行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广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多方寻求合作伙伴 创建新融资方式

    吸引国际财团和跨国公司到次区域投资。跨国公司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次区域国家要多方寻求合作伙伴,引导国际财团和跨国公司投资,从生产制造型转向研发制造型,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国际财团和跨国公司到次区域设立地区总部以及建立跨国采购中心。借鉴国际上购并的经验和做法,结合中国经济体制特点和企业的具体情况,加紧完善和制定外商以购并方式投资的可操作性政策规定。进一步修改外商投资股份公司的有关规定,推动BOT、特许权转让投资方式、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股票等各项规定的制定与完善。

    云南要把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利用外资的重点,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质量。鼓励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参与企业的改组改造,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和出口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提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发行股票,积极探索收购、兼并、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各种方式,促进利用外资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和促进中外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不断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采取鼓励政策,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云南和次区域。努力降低筹资成本,用好银团贷款、融资租赁、出口信贷等国际商业贷款。强化外债全口径管理,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健全责权利统一的借用还机制,加强外债监测和短期资本监管,优化债务结构,防范债务风险。

    三、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放宽准入机制

    1、进一步放开外贸经营权,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尽快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开拓次区域市场。资金来源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基金收益、捐赠、地方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财政支持及其他资金构成。建议设立“云南参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基金”,资金来源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基金收益、捐赠和其它资金构成,按有偿使用的原则,对资金进行市场化运作,加大对云南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

    在开展出口业务时要加强协调与合作。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在扩大出口、进入东南亚市场时面临的困难要比大型企业多的多,要主动加强与大型企业开展专业协作与横向联合,主动加强与政府外贸机构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推行外贸代理制扩大间接出口的机会。与此同时,政府应支持建立以地区或行业为单位的中小企业、私营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发展中小企业出口基地和出口集团,减少盲目竞争,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的国际竞争能力。

    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次区域合作。破除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创造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平等竞争的体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体系和融资担保公司、信用担保机构。打破行业垄断,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通过控股、参股、合资合作、兼并、租买结合等多种形式,在更广泛领域参与经济战略性调整。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及兴办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中介机构等服务业。加快自身的体制和技术创新,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完善规范合作机制,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促进中小企业开拓次区域市场。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将放开外贸经营权,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开拓次区域国家市场的主体力量。次区域五国虽然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但经济发展状况和资源拥有量极平衡。这对中小型贸易和投资,特别是发展境外加工贸易,矿产资源的开发,现代农业的开发、旅游业的开发等比较适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重要性的认识,全面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开拓次区域市场。

    2、尽快建立为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出口经营的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是国内企业开拓东盟市场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一支队伍,应有专门机构负责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出口东南亚市场战略和规划的制定,完善有关法规,为这些企业提供指导和实施适度监管。政府成立专门的服务组织机构,协助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疏通销售渠道,争取海外定单。服务机构要在产品出口、加强人才培训、提供技术指导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发挥作用。将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口和国际化经营纳入国际化战略中,有针对性地实施产业和贸易政策,鼓励和培养有实力的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参与。

    为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目前,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开拓东盟市场时,普遍遇到资金短缺、信用担保缺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些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尽快建立为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服务的金融机制,切实解决它们在国际化运作中出现的融资难题。

    四、加强人才培养 保障贸易和投资的协调发展

    实施人力资源整体开发战略,推动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和培训合作,大幅提高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努力提高居民的科技素质和文化素养。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合作和学术交流,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国际贸易人才。

    积极推进湄公学院人力资源开发项目的合作。根据湄公学院的发展方向,把湄公学院的发展与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湄公学院已转型为具备合法国际地位的区域性培训中心,各国政府要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云南应以全国为后盾,着眼于推动次区域的国际合作,以积极姿态参与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发挥中国的智力资源优势,确立中国在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合作中更重要的地位。

    建立以昆明为中心,面向整个次区域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和教育信息网络。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和支持,建成“中国昆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中心和基地”。形成昆明、曼谷各有侧重、分工明确、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格局,昆明侧重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跨境畜禽重大传染病预警与防治、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农业、地震预防及减灾、资源开发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培训。

    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次区域开发合作结合起来,形成发达省区支持云南,大力开发云南人力资源、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云南支撑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格局。

    在合作方面,要以云南为主,国家资助,积极争取国际援助。以国家资助的形式,吸纳次区域国家的学生和技术、管理人员到云南高校、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和学术交流,支持中国的学生、学者到周边国家留学和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实施科技、经济合作项目,积极开展面向次区域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

    要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邀请有跨国经营体会的企业交流经验、开办学习班,为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创造机遇、培养人才。

    建立教育信息网络和资源信息库,实现远程教育联网,并通过国际互联网络适时向次区域国家推出。积极参与次区域开展的各种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与次区域国家签订人力资源开发的协议,通过谈判,开展相互认证资历的制度。

    五、贸易合作核心项目

    为推进次区域合作的发展,经认真筛选,初步拟订了一批合作前景好,易于实施的贸易核心合作项目。项目涉及市场、贸易、电子商务、能力建设等方面,既有现实意义,又能为未来贸易合作便利化打基础。这些推荐项目主要由云南负责实施,它关系到整个次区域的贸易、投资合作与发展。其中:贸易信息和培训服务项目4项,促进中小企业贸易和投资发展项目3项、促进贸易便利化项目有12项(详见附表)。

 
来源: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