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五年计划 > 正文
 
第八章 合作的带动区域和重点区域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07月05日 10:40
    有关国际组织和次区域国家都已认识到次区域合作在空间上全面展开是不可能的,必须突出重点,遵循地缘分布规律,选择具备基础条件和优势的区域倾斜投资、重点支持、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合作与发展,并为未来合作发展打下基础。目前,GMS计划优先建设“经济走廊”,鼓励和支持各国经济核心区相互连接,并带动边远地区的发展。为此,建议次区域合作总体空间布局规划为:突出中心城市龙头作用,发挥中心城市经济、技术、产业优势,强化合作型经济的发展;发挥沿边城市、口岸的贸易“对接功能”,改善提升服务设施和能力,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合作;选取关键结点,构建次区域合作的“经济特区”,沿交通干线布局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生产基地,促使国际大通道发展为经济走廊。

    第一节 建设区域国际经济中心带动区域发展

    次区域城市化水平低,城镇少而分散,具有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中心城市寥寥无几。其中云南仅有昆明具有成长为国际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的潜力,“个开蒙”、景洪、瑞丽对次区域合作具有重要的商贸意义。要推动贸易与投资,提高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的经济发展能力,必须突出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打造区域经济中心。

    一、建设区域国际经济中心

    云南在次区域合作中,还没有能影响整个区域的经济中心。必须大力培植经济实力最强、发展和合作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及科技资源条件最好的省会城市昆明,使之成为一级带动中心。

    作为云南省经济发展核心和龙头的昆明市,已经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商贸旅游城市,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和重要的商贸、旅游中心、西部大开发的带动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及最重要的增长级和发动机;同时,体现中国最适宜居住、西部投资环境最佳城市之一。按照新规划,将建设成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商品贸易中心、会展中心、现代物流中心、教育基地和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制造中心、中国与东盟的商品贸易中心等。

    建设内容主要是“一湖四片”,即围绕滇池建设环湖公路、环湖截污、环湖生态、环湖新城;发展主城、东城、南城、北城的格局。城市规模将发展到450万人,需要18年时间,投资2000亿元。其中,对次区域合作最具带动作用的是:建设东盟国际旅游商贸城,中国—东盟首脑别墅区及会议中心,国际现代物流中心(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昆明航空国内国际快件物流监管中心、公路昆西物流园区等),面向东南亚的会展园、花卉蔬菜园、生物制药园、信息产业园、机电工业园、电力产业园、有色金属基地、大型蔬菜水果批发交易市场、旅游集散中心,依托大学和研究院所建立人才资源开发中心。

    二、加快次中心城市发展

    昆明的辐射带动作用还需要“接力棒”,才能辐射到全省和次区域。优先发展一批转接和放大区域中心经济能量,既满足并改善地方经济生活需求,又能参与区域分工合作的次中心城市。要以产业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龙头,综合考虑城市化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乡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需要,主要是发展曲靖、玉溪、楚雄等滇中城市群,建设工业产业园,实施新型工业化,快速扩张经济实力参与次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分工协作;在重要经济结点个开蒙、大理、思茅、景洪,开发接应型的大型批发市场和分销中心,发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外向型经济;大力拓展边境城镇瑞丽、河口等的商贸旅游,推进物流业全面发展,配套完善口岸设施,服务深化合作。其中,对次区域合作最具带动作用的次中心城市是个开蒙、景洪、瑞丽。

    个开蒙(个旧、开远、蒙自)城市群:是昆明—越南海防经济走廊上重要的结点城市,将建设成面向东南亚的开放型现代化城市,沟通云南与越南、中国西北与越南市场的商贸枢纽。要加快建设与浙江云南商会合作的东盟小商品城;强化有色冶金工业优势,合作开发和进口越南的铅锌矿、锰矿、铁矿等,提升滇南有色金属基地;发展面向越南等国市场的机电产品装配、农机具等;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形成农产品加工及出口基地。

    景洪:是昆曼经济走廊上的重要结点城市,将建设成为面向老挝、泰国的重要商贸旅游城市,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圈的集散地,东盟游客进入中国的门户之一。改善澜沧江航道,发挥景洪港澜—湄航运第一港的功能,打造物流产业,建设泰国商品城、畜产品和果蔬批发交易市场,形成澜—湄物流中心、贸易中心;提升城市和旅游基础设施,尽快展开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建设蔗、茶、胶、热带水果加工基地;开发澜沧江干流水电并配套建设电网,形成水电出口基地。

    瑞丽(腾冲):是中国与缅甸合作的最前沿商贸、旅游城市,在昆明—仰光经济走廊中扮演承接昆明,带动滇西边境和缅东北参与合作,影响南亚的角色。要发挥区位优势,建成国际玉石交易中心;利用姐告“境内关外”政策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利用当地和缅甸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林木藤加工、热区生物资源加工和粮豆、海产品加工分装;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收集整理有关缅甸贸易、投资信息,建成服务于全国的缅甸商贸信息、咨询中心之一。


    第二节 加快口岸建设 完善服务功能

    云南有11个国家一类口岸和9个二类口岸以及90多条出入境通道。因口岸贸易窗口、出入境门户的功能,已经成为合作的先导区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同时,其贸易影响波及云南省、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因此,口岸建设要与经济中心和沿边城镇发展结合起来,建成陆上国际交通运输中心、边境国际贸易流通中心和外向型制造中心。

    一、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口岸新形象”工程。在18个一、二类口岸实施“口岸新形象”工程(不含昆明、景洪机场口岸),即建设国门、联检楼,以及配套的边防、海关、检验等办公设施;边贸货场、边贸市场,完全小学、卫生院;结合口岸小城镇建设完成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环保等基础设施。为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及交流提供完备的生活、通关、金融、仓储、通讯和加工、运输服务设施。

    沿边口岸和城镇发展适应陆上对外开放需要的外向型制造业。包括境外资源深加工、精加工和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制造业。依托口岸和国际陆路交通运输干线,发展以周边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或经周边国家港口转销海外的工业和贸易,形成综合完整的城市化产业结构。

    二、完善服务功能

    在改善和配套口岸设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从关税、贸易、投资、结算、人员交往管理等要素入手,改变目前多数口岸仅仅只具备基本通关要求的状况,完善服务功能。推动实行口岸通关一站式服务,电子报关、提前预约报关等新的报关通关模式;按国际惯例,在国家的法律框架下设立促进合作的海关、商检项目,建立公开、透明、便于民众监督的检验程序;与次区域国家加强交流与协作,通过简化手续,统一口岸联检部门的工作流程等方式,方便人员和货物的流动;按照中国已加入的《GMS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选取磨憨、瑞丽、河口,与接壤三国协商,试点边境两国“单一检验”;落实国家外汇管理局最新的《边境贸易外汇管理办法》,与毗邻国家开通银行结算渠道,增加结售汇网点,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结算服务;为方便人员往来,用足用好国家给予云南办理签证的有关政策,积极配合亚行推动“大湄公河旅游单一签证”的实现。


    第三节 经济贸易区和经济走廊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起到了对外开放先导、合作先锋的作用。历经20余年的实践,经济贸易区的建设已经到了需要创新、提升的阶段。在次区域合作中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建立有针对性的经济贸易区和开发区,已经成为次区域合作的重要内容。云南提出的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就是为了适应合作发展的需要,建设合作的启动区域和带动区域。随着连接周边国家通道的建设和改善,合作的重点将转向沿通道布局生产力,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经济,逐步形成经济走廊。

    一、合作经济区

    1、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建设

    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是中国云南与泰国清莱府合作的重大项目,由昆明高新产业开发区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与泰国巴帕玛公司合资建设基础设施,联合向中国和泰国及其它次区域国家招商,争取10年内在距离中国边境约200公里的泰北清莱市和清盛县之间,建成以次区域及其它东盟国家为市场,集进出口贸易、进出口加工、旅游、科技研发为一体的,包括“商业贸易区”、“国际物流园区”、“免税工业区”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科技经济新园区,建成金三角地区最大、最现代的新兴工业城市。在2003年昆交会上,已有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云南施普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16家公司签订了投资“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4.33亿元人民币的意向书,计划投资兴建制药厂、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中药保健品生产基地、葡萄酒厂等。

    中国政府和泰国政府对此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已经批准了项目建议书,对外投资、资金出境等相关手续正在商务部、央行等部门审批。泰国方面把此项目作为与中国合作、次区域合作、促进泰东北发展的重大项目,泰国国会、总理府等直接推动,专门制订了特别优惠政策。这样的政府推动、企业运作,组合企业优势联合“走出去”的项目是次区域合作的新尝试,对拓展发展空间和直接进入次区域国家市场,开辟东盟、南亚市场,促进贸易与投资具有重大意义。今后可借鉴在其它国家建设类似的“经济贸易区”。

    2、边境自由贸易区

    中国实施沿边对外开放以来,已批准在云南设立瑞丽、畹町、河口边境贸易区,对次区域合作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总体上范围小,见效不大。要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根据关税减让的时间表,突出其带动双边经贸发展的“桥头堡”作用,充分发挥主要对外口岸和贸易集散中心的作用,扩展其功能到允许第三国人员及货物进出口、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进而促进口岸边贸、口岸经济的发展,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

    二、区域经济走廊建设

    沿交通干线集聚生产力,并促使生产要素和产品跨国便捷流动,以形成经济走廊的概念,发端于1998年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已逐步形成了建设“三纵二横”经济走廊的战略构想,其中,纵向的南北经济走廊都指向次区域国家与中国的相互合作,分别是昆明—曼德勒—仰光、昆明—河内—海防、昆明—万象—曼谷等三条经济走廊。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高度重视经济走廊的建设,把它作为发挥通道功能,促进贸易与投资,实现合作促使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横向的东西经济走廊已完成规划,并正在试点“单一检验”的通关制度。而三条南北经济走廊规划和建设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应以国际大通道及结点的建设为重点,在生产力布局、城市化推进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使交通结点能够依托国际大通道迅速发展,形成规模,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在交通结点迅速拓展的基础上,形成依托城市、沿通道展布的经济走廊。

    昆海经济走廊:重点建设泛亚铁路东线玉溪—蒙自准轨铁路,改造升级石林—新哨高速路、建设蒙自—河口二级路,合作开通红河国际航运;提请越南协同建设、改造老街—海防的公路和铁路,协调国际铁路、公路运输,发挥通道作用。加快城镇化步伐,尽快形成蒙开个大城市,并建设面向越南,辐射东盟的日用工业品、农资产品、机电产品等的批发市场;开发国内资源,进口及合作开发越南的资源,建设红河烟草、能源、有色金属、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发展岩溶旅游,连接滇中、滇东南旅游线与越南下龙湾旅游胜地。

    昆曼经济走廊:重点建设昆曼公路、泛亚铁路中线,改善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发挥空运优势;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带,连接中国西南旅游圈与东南亚旅游圈,吸引进入泰国、老挝的国际游客;在昆明、景洪建设面向整个次区域的工业品、温带农产品、花卉批发市场和物流、会展、通信、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基地;建立昆明出口加工区,在昆明、玉溪、景洪、思茅发展面向次区域和其它东盟国家的外向型加工业,建设昆明机电、高浓度磷复肥、有色金属、煤化工、农特产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化基地和思茅林浆纸基地;开发澜沧江干流等水电资源,建设成中国最大的水电出口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尽快促成“泰北科技经济贸易区”,合作开发老挝钾盐矿及其它国土资源,建设磨憨—磨丁“零关税”自由贸易区。

    昆仰经济走廊:联合开发中、缅伊洛瓦底江陆水联运通道,开辟通往印度等南亚国家的航线,启动腾冲—密支那—雷多公路建设,争取尽快启动泛亚铁路西线建设;与缅甸合作开发丰富的农林、矿产、水电资源,增强缅甸的支付能力,扩大双边贸易;扩大昆明、大理日用工业品、农资产品批发市场的辐射力;建设昆明、楚雄、大理、保山、德宏等地的烟草、有色金属、糖茶畜等农特产品加工、林及浆纸的新型工业基地;沿德宏、保山边境扩展玉石、林木、热带水果等缅甸进口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利用政策优惠有利条件,深化和拓展“替代种植”。
 
来源: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