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国内消费品市场繁荣。199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2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6%)。其中城市7176亿元,增长31.2%;农村5061亿元,增长19.5%。 
      各类消费品销量中,吃的商品有增有减,其中食用植物油增长7.1%,水产品增长5%,酒增长4%,粮食、猪肉、鲜蛋、食糖等销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穿的商品中,棉布销量与上年持平,各种服装销量增长16.1%,呢绒、绸缎分别下降3.6%和4.4%;耐用消费品中,除电风扇、黑白电视机、自行车销量比上年减少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彩色电视机增长17.4%,录音机增长8.9%,录像机增长6%,照相机增长6.5%,洗衣机增长22.1%,电冰箱增长23.9%。 
      生产资料市场活跃。1993年全国县及县以上物资供销企业购进生产资料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销售7796亿元,增长32.3%。但全年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1356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7.8%。 
      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1993年国家加大了价格改革力度,放开了大部分钢材及部分统配煤炭的出厂价格;提高了铁路货运价格和电力价格;放开了统配水泥的出厂价格;提高了原油价格;继续放开了粮食购销价格。这些价格调整措施,对改变基础产品价格和基础设施收费标准长期偏低状况,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市场价格总水平涨幅高,特别是大中城市涨幅更高,服务项目价格涨势较猛。 
       1993年各类价格比上年上涨幅度(%) 
       1、居民生活费用价格         14.7
      其中:城镇             16.1
       35个大中城市   19.6
      农村             13.7
       2、零售物价                 13.0
      其中:食品类           14.3
      粮食           27.7
      食用植物油     16.2
      衣着类            6.2
      日用品类          7.9
      文化娱乐用品类    1.6
      书报杂志类        7.1
      药及医疗用品类    9.2
      建筑装璜材料类   28.8
      燃料类           35.0
       3、服务项目价格             27.9
      其中:城镇             30.8
       35个大中城市   38.6
      农村             25.7
       4、工业品出厂价格           24.0
       5、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格     14.1
       6、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13.8 
      六、对外经济 
      进出口规模扩大。据海关统计,1993年出口总额9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进口总额1040亿美元,增长29%。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改善,出口中机电产品比重由上年的23%上升到24.7%,传统初级产品减少较多;进口中国内紧缺的原材料及机械运输设备类明显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继续大幅度上升,全年出口额252.4亿美元,增长45.4%,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0.4%提高到27.5%。扣除不收付外汇的货物,全年出口大于进口46亿美元。 
      利用外资继续高速增长。1993年新签利用外资协议金额12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6.7%;实际使用外资367.7亿美元,增长91.5%。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1109亿美元,实际投资257.6亿美元,分别增长90.7%和1.3倍,到1993年末,已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16.7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8.31万户。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取得较大发展。1993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6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完成营业额45.2亿美元,增长48.2%。 
      国际旅游业取得好成绩。1993年来我国旅游、访问、从事商务以及各项活动的外国、台湾、港澳和华侨旅游者达41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旅游外汇收入46.8亿美元,增长1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