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毕业"就"失业"? > 正文
 
贫困和就业压力成就"学子商人"

2004年07月08日 09:29

  新华网哈尔滨7月8日电(记者 李国红 胡国香)

  校园涌动经商潮

  “学生应以学习为主”,这条至理名言在很多高校学生心中早已松动。记者近日在哈尔滨市各高校走访时发现,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热衷于经商活动。

  在各高校的揭示板上,记者见到很多诚征校园代理商的广告。学生告诉记者,校园代理就是在校园内销售某一种商品,分校园总代理、校园区域代理、学生寝室楼代理等,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销售网。有的寝室楼内几乎每层楼都有一个或多个这样的代理。代理的商品也五花八门,有多种品牌的化妆品、电池、小灵通、电话卡、网卡、电脑等,连送衣服到洗衣店都有专门的代理。

  经学生介绍,记者找到了黑龙江大学A区化妆品代理的寝室,寝室门外挂着一个漂亮的留言卡,上面写着这位代理的姓名、电话,标注如她不在,请写下所需商品,回来后上门送货等。当时这位代理正在备考,所以她让记者自己开柜选择。记者发现,柜子里有近百瓶化妆品,大体有七八个品牌。这位同学说,这些品牌她都代理,所有商品都五折--八五折销售,多买还有赠品。

  高晓飞是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见到记者,他递过一张印着“哈尔滨通信公司互联网营销中心客户经理”的名片。他说,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在外兼职,“只要你能把活儿干明白,公司一般不问你的身份。”记者在采访期间接触了很多大学生,他们都是某某公司的业务代表、业务经理、主管等。

  一些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大都从大一下半年开始加入经商“大军”,大二、大三经商的同学就更多。一位大三的学生说,他们系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有过经商经历,大学校园里“纯学习”的学生已经很少,很多学生都认为“什么都不行了,才去学习。”

  贫困和就业的压力成就“学子商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贫困和就业的压力是这些学生走上经商之路的主要原因。

  东北林业大学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各高校贫困生比例越来越高,个别院系已高达40%,这些学生大都是来自偏远农村,家庭十分贫困。“现在供一个大学生四年下来至少得六七万元,这对他们的家长来说是一辈子也赚不来的巨额数字,如果不经商,有些学生连学业都难完成。”

  一位艺术学院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来自农村,大学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都是父母借的高利贷,那时他去食堂吃饭经常舍不得买菜,后来他和三个同学组成一支乐队,专门在婚宴上接亲和表演。现在每个休息日都有六七个“活儿”,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他的学费、生活费现在都不成问题,连家里盖房子、买化肥种子的钱都是他出的。

  大一时就和同学筹资30万元开了一个“万货行”的高晓飞告诉记者,如果毕业后想从事跟所学的计算机专业有关的工作,必须在30岁之前就有自己的事业。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认识”后,高晓飞开始涉足“商海”:从当业务员到自己当老板,高晓飞说自己是在“攒经验”。

  曾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创业联盟主席的潘伟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单位在招人时要求有几年工作经验,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并不多,所以经验只能靠自己积累。

  一位大四学生对记者说,我班有个经常逃课经商的学生,在校期间很多科目“挂科”,英语连四级也没过,可最后他找的工作在全系是工资最高的。招聘单位的理由是:与其要一个学习成绩好不知有没有能力的,不如要一个有经验的成手,这也成为很多大学生经商的理由。

  经商的代价是牺牲学业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过早走上经商之路的学生大都与奖学金无缘,逃课、挂科、补考几乎成为经商学子的共性问题,学业和经商的冲突是他们最头疼的事。

  东北林业大学校外有一个河南特色的小面馆,它是来自洛阳农村的大学生张向阳和同乡共同开办的。这位学生告诉记者,他开店初衷是想缓解一下用钱的压力,但真正干时,才知道有多难。饭店先期投入的3万元资金是他从各处借的,再加上装修门面、雇佣厨师、处理纳税、管理等问题,他几乎是一步也不敢离开小店,从服务员、送餐员到老板,他什么角色都得干。

  “虽然小店解决了我的学费、生活费,但我开店一年多,根本没有时间学习,很多课都得逃。如果再这样下去,真害怕毕不了业。”

  有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有“不上课一族”:什么课都不上,直到考试前再想办法。马上要毕业的小王就是其中一位。他说,为了经商,他所有的选修课都逃掉了,有些课是到了考试那天才认识老师的。他说,有过经商经历才知道知识是多么重要。如果让他重新选择,他一定会多学一些知识。

  大学生经商是一种“短视”行为

  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员赵瑞政认为,大学生在校经商是一种“短视”行为,“学子商人”的出现是一种悲哀。“大学是一个打基础阶段,学生应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国家投入巨资建高校是为了培养人才,而不是为出几个‘大款’。学校应防止学生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把学生从误区中拉回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高校大都不接受学生的经商活动,认为学生经商是不务正业,是对神圣象牙塔的亵渎。但学子经商毕竟是高校不可回避的一种现象。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音乐教育系主任宋立权认为,高校应该正视这种现实,同时应该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把课堂和实践更好地结合在一起,让他们少走弯路。(完)(责任编辑:于卫亚)(来源:新华网)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