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出国 > 正文
 
出国关键词

2004年10月27日 15:25
曹增光
    ■海归:首先是从国外留学归来,这是硬件条件,俗称“海龟”。往往“海归”出席正式场合,西装革履依然是他们的必备,穿的都是些质地考究、做工精细、设计精良的名牌;谈吐是海归的核心标志,海龟们普遍都具备一口即使不太标准但也流畅自若的普通话,谈话时都比较喜欢学美国人那种手舞足蹈的样子,耸肩、摊手、强烈地比划,以手势辅助表达,加强效果。谈话时,喜欢不断地做一个词的英汉双解练习,中英文杂糅是其固定搭配。

    人们理解中的“海归”是在国外受教育,然后带着国外的理念、工作方式回到中国工作,他们的长处是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但是最大的不足是他们跟中国的文化背景、管理理念等方面有很大的脱节。

    “海归”变迁也有着很清晰的层次,就如同武林帮派的第几代概念一样异曲同工,“海归”也有随时间变化的“代差”,但分类上也无定论,比如两代“海归”的说法,第一代指1990年代出去的那批人,这批人是当时中国的佼佼者,品学兼优,归国后能创业,做自己的企业;而第二代“海归”则更多的是说那些出国留学拿个洋文凭的人,规模庞大,质量也参差不齐。      

    ■土鳖:随着海归的派生词“海龟”的普及,“土鳖“也就顺理成章地诞生了,与海归相对立,“土鳖”往往泛指从未出国没有海外求学经历的本土人,更核心的概念是指那些本土的企业家,这样讲“土鳖”也就是和“海龟”归国创业针锋相对的衍生词。

    “土鳖”的特点是熟悉本土环境和文化,用本土化的一些“潜规则”行事,带有鲜明的本土化特色。同时,“土鳖”也用来形容那些从来没有踏出国土家门的人。      

    ■海待:又名“海带”,海待概念的出现可以说是伴随着“海归”的生存状态酝酿而生的,通俗的解释是“海归回国找不到工作,处于待业状态”。这是随着“海龟”万金油论后遭质疑,随其生存状态堪忧而派生出的带讽刺意味的词汇。目前,“海待”这个说法还存在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正是一批“冒牌”的海归玷污了“海归”名声,真正的“海归”是不可能变成“海待”的。      

    ■海鸟:“海鸟”泛指那些在国内有自己创办的企业,或者在国内的企业任职,而家庭往往因为留学出国多年放在国外,因此,需要长期往返于国内与海外之间,飞来飞去。所以也就有了“海鸟”的称谓。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