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证券业现状 > 正文
 
券商落魄相继关闭 行政接管谁施援手

2004年08月06日 12:52
    以2001年下半年深沪股市步入熊途为起点,券商行业也开始盛极而衰,近年来逐步迈向全行业整体亏损、各项业务不断创下历史低点的尴尬局面。2002年佣金下调对券商经纪业务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而行情的持续低迷,也使一些券商的承销业务成了恶梦的开始,另一方面,一些券商的违法违规行为频频见报,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等券商因挪用客户保证金、国债回购资金黑洞等问题而相继被关闭或被行政接管。

    一时间,证券公司成为众矢之的,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近来银行业严查资金,对部分行业必须谨慎放贷或者原则上不放贷,证券业“榜上有名”;券商发债举步维艰,一来利率方面不具备吸引力,二来还面临着担保的难题;此外,证券公司股票抵押贷款也因市场低迷、股价波动过大而被银行拒之门外。

    就是在同业拆借市场上,券商也难享平等待遇。银行的拆借期最长可放宽到3个月,但是券商的期限只有7天,且具有同业拆借市场拆借资格的券商只占券商总数的一半左右。另外由于券商国债回购不断爆出资金黑洞,监管部门对此异常警惕,短期内这个融资渠道也被堵死。一些券商想办法“另辟蹊径”,希望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卖信托产品“赚钱”,但近日上海证监局的有关通知,也随之堵住了这一跨行业的灰色通道。一连串的打击,使昔日风光无限的券商行业整体声誉及地位急剧下降。

    该如何看待券商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否要如部分人所言,“谁的孩子谁抱走”?或者是让一部分券商“悲壮”地倒下,来完成行业的重新整合,实现券商的重新洗牌?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券商面临的困境,是当前股市的一个缩影,它既反映了券商自身管理上存在着重大问题,也折射出我国资本市场的问题所在。依赖传统的盈利模式、靠天吃饭,没有树立产品创新意识、拓展业务来源、及时转变盈利模式是券商今日败走“麦城”的原因之一,但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价值投资理念的难以贯彻、资本市场制度的不完善也对券商盈利模式的转变有直接影响。券商生存状况不断恶化已是大家公认的事实,而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还将要应对已是虎视眈眈的国外券商,笔者以为,让券商在这一轮厮杀中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重新组合,是不明智的、不经济的,也是不可能的。

    在证券市场上,券商担负着分散证券市场风险、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平抑证券价格等多种功能,出现券商全行业亏损,或者券商批量破产,对资本市场的打击都将是巨大的。事实上,无论对股市还是对券商而言,推倒重来恐怕都是不现实的,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都需要券商队伍不断地做大做强。因此笔者以为,对于眼前“落魄”的券商,我们不宜痛而打之,而应在政策上制度上对其加以扶持,使其在发展中不断规范与壮大。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