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中信并购典型案例 > 正文
 
宁高宁猛投10亿砸向证券业 华润欲收编兴业证券

2003年04月19日 17:29
冉孟顺
    对于此次收购,市场人士估计华润将付出的代价将会在10亿人民币左右。尽管如此,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华润集团来说,这仍是小菜一碟。
    
    有“超级买家”之称的华润集团总经理宁高宁,在内地对啤酒、房地产、电力等诸多行业进行一系列疯狂收购后,目标又开始瞄准内地证券业。声称“华润有170亿现金储备”的宁高宁,开始了收购兴业证券公司的征程。
    
    打造华润金融业平台
    
    “华润收购兴业证券的目的,主要是想在内地搭建一个华润金融服务业平台。”华润集团一位知情人士这样表示。
    
    “目前华润参股兴业证券的方案已上报证监会,正等待批准。”另一位接近兴业证券的消息人士介绍,在2003年春季可能就有结果。
    
    在收购方案未被批准之前,华润和兴业双方都比较谨慎。在春节前,曾有香港媒体披露,华润集团拟趁兴业证券增资扩股之机,成为兴业第一大股东;宁高宁也会出任兴业证券的董事长。对此传闻,华润和兴业方面都保持了缄默。
    
    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从2002年下半年起,华润集团就从企发部和财务部抽调人马成立了一个关于收购兴业证券的项目小组,开始了4个月的项目评估工作。在去年9月中旬,该项目小组曾在北京集体向宁高宁作了收购兴业证券可行性分析的汇报。
    
    据介绍,兴业证券在增资扩股前的总股本为9.08亿股,扩股后总股本将达到20亿股,在华润的认购基本方案中,在10.92亿股的新增发股本中,华润认购股数在8亿~10.2亿股之间,相应的,华润在扩股后兴业证券公司的控股比例也在40%~51%。
    
    对于此次收购,市场人士估计华润将付出的代价将会在10亿人民币左右。尽管如此,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华润集团来说,这仍是小菜一碟。
    
    宁高宁此前曾踌躇满志地描述:“华润创业1992年上市以来,除了2000年没有发股票———因为现金太多了,每年都发少则10亿多则40亿的股票。华润集团目前总资产600个亿,其中净资产400多亿,手上有170亿现金,基本业务在香港保持每年有30亿的盈利。”
    
    宁高宁一直认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可以相互促进、平衡发展。然而,华润作为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在内地虽然有不少经典的资本运作战例,但有些缺憾的是,华润一直没有一个自己的非银行金融服务平台。
    
    事实上,不少国际大型企业集团都拥有自己的金融机构,甚至国内大型企业集团也相继投资控股或设立了自己的金融证券机构,例如,另一家国企巨头华能就控股了长城证券。
    
    因此,收购一家证券公司对华润来说意义重大,一位华润人士对此直言,“华润在内地收购证券公司,不仅可以使得证券公司成为华润集团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证券公司可以承担集团配置资源的功能,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加速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
    
    低谷的机会
    2002年,中国证券业遭遇全行业亏损,券商碰上了最难过的“冬天”。以往对券商增资扩股蜂拥而上的各路机构,此时避之惟恐不及。作为香港老牌红筹公司,华润公司则逆流而上,出大手笔介入券商增资扩股。
    
    “虽然证券业出现一些困难,华润仍然看好中国证券业。”华润方面一位人士解释,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具有周期性,现在处于低谷期,但长期来看,证券市场指数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呈逐年增加趋势,证券交易量和投资者数量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股市为企业提供的融筹资功能也不断增强,从证券化率来看,中国股市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小视,证券业这种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证券业“大有可为”,未来证券业还会迎来新的大发展。
    
    对华润来说,股市的低迷反而是华润进入内地证券业的大好良机。一位华润人士承认:“证券业处于低谷反而是好事,这可以让华润在介入谈判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事实上,处于转轨时期的证券市场,由于不少券商经营困难,使得华润收购券商的成本大为降低。”
    
    中国加入“世贸”,也为华润这样的红筹巨头提供了“短平快”的机会。证券业正处于加入“世贸”后的过渡保护期内,华润虽然注册在香港,但是其中资背景可让华润先于其他外资介入。因此,华润进入内地证券业的迫切心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按照宁高宁的胃口,华润一直希望做行业的领导者。从华润在内地的投资来看,华润高层一直声称:华润不做单一产品而是做产业,并且,对于介入的每一个行业来说,华润的目标都是要做行业的领袖。
    
    华润进入证券业也是如此。据透露,华润最开始瞄准的目标是内地证券业的翘楚———海通证券。在2002年6月市场就盛传华润欲出资15亿元与上海实业争夺海通证券控股权。
    
    不过,华润最终放弃了参股海通。华润方面的解释是,以海通、银河证券为首的规模大的证券公司控股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
    
    事实上,华润如果以15亿元的代价进入海通,在海通分散的股东结构中,华润拥有的股权不具有明显优势,而且,海通已有自己成型的企业文化。
    
    华润也曾对中信、光大、国信、招商等证券公司考察过,但这类券商大股东都是有实力和背景的大企业集团,短期内难以出让控股权或引入控股股东。
    
    地方券商受地方政府控制,控股权出让由地方政府决定,短期内难以实现。并且大多数在品牌、知名度、业务排名方面都不符合华润的要求。
    
    经过如此筛选,兴业证券进入华润的视野。
    
    为什么是兴业?
    
    按照华润的投资策略,选择的行业一般市场集中度较差,没有一个行业领导者,没有市场标准和产业方向的代表。理由是,这样的行业存在着巨大的整合机会。
    
    华润方面同样认为证券业也一样存在巨大的整合机会。兴业证券虽然在行内属于中上流券商,仍然被华润看作欲实现自己整合内地证券业抱负的一个起点。
    
    华润方面甚至声称:兴业证券的平台价值和长远的投资价值将随着与华润集团资源的全面整合得到体现。
    
    据华润方面透露,华润此次对目标公司选择有五个条件:能够实现控股是首要条件;综合类证券公司是重要条件;增资扩股方式是最佳的进入方式;公司的高层及团队认可华润文化;具备成为集团金融服务平台的规模及能力。
    
    “按照华润的条件,具有可操作性的目前仅有兴业证券。”一位华润人士透露,经过谈判与竞争,华润集团可以通过本次交易控股兴业证券。
    
    据介绍,谈判很艰苦,因为要取得控股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在中国18家综合类证券公司中,股东绝对控股的证券公司只有5家。既是综合类证券公司,华润又能以增资方式控股的证券公司,还只有兴业证券一家。
    
    在华润看来,对兴业证券不仅可以实现控股,而且兴业的高层和团队也比较认同华润文化,华润一位人士透露,兴业管理层表示愿意接受华润集团将兴业证券全面纳入华润体系管理的各种设想和要求。
    
    更重要的是,兴业证券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具备成为华润金融服务业平台的业务规模和能力。兴业的经纪业务质量优良,市场占有率稳步上升,排名进入前15名,营业部的盈利能力也很强,营业部均交易量排名处于全国券商第4位。
    
    兴业证券的投行业务则被称为内地证券业的一匹“黑马”,在低迷的2002年,兴业在一级市场的承销金额接近30亿,在全国券商排名进入前五名。在并购方面,兴业证券成功操作实施了上海地铁借壳凌桥股份上市、山东大学借壳声乐股份上市等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而使得兴业证券并购业务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这也是华润对兴业最为感兴趣的业务。因为在华润国内的疯狂收购中,兴业这块业务最能配合华润的内地战略。华润一位人士也透露,华润在内地发展的各项投资、并购、咨询管理等业务要以兴业证券为服务平台,而且,华润有打算将兴业的投资银行部实行模拟事业部运作,一旦时机成熟成立投行子公司。
    
    对于兴业证券的证券自营业务,华润方面也评价为“自营投资风格稳健、业务规模和操作符合监管规范、自营业务对主营业务收入贡献较大,虽然自营业务收入具有波动性,但兴业具有运作大规模资金的能力。”
    
    合算的买卖
    
    不过,委托理财业务让处于上升势头的兴业证券尝到苦头。在这一块业务中,兴业出现一些亏损。据华润方面表示,华润注入的资金,有一部分就是用来解决委托理财的亏损,对于亏损数目,双方都表示不便透露。
    
    兴业证券在转轨时期遇到的经营困难,使华润控股兴业具有现实可行性,市场人士认为华润有些“趁火打劫”的味道。
    
    不过,华润方面则声称:注入资金还将投向筹建中的基金公司,以及兴业证券各项业务的发展,未来的兴业必将成为集团的金融服务业平台和新的利润区,这是一个有利于“华润和兴业”的双赢方案。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兴业证券遇到的经营困难,让华润的收购成本大为降低,尽管华润和兴业双方对收购价格都讳莫如深。据称,华能集团当年以8亿元收购长城证券51%股权,溢价达到100%,相比之下,华润的认股溢价率则远远低于华能。
    
    此外,为了使华润入主方案顺利通过,华润还有可能考虑收购部分老股东股份。有老股东透露,兴业证券在1999年的增资扩股中,认股价为每股1.50元。
    
    
    对宁高宁来说,这可是单合算的买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