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铁娘子"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都怨史美伦?给史美伦掌声

2003年01月20日 15:34
亚文
    史美伦的去留悬念,近期成为市场上的一大议论热点。有一种说法甚至认为,上周的“1.14大涨”是“新政行情”的预演,显示出投资者期盼证监会新班子比“海归派”更加务实。而就在“1.14”行情上演期间,有市场传言称史美伦将离任。

    史美伦曾任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兼营运总裁,2001年3月起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用媒体常用的说法,“她是一个扛着‘副部级’职别的中央政府雇员”。对一个副部级行政官员的去留,在媒体和市场上引出如此多的公开议论,在国内恐怕史无前例。坦率地说,相当部分人士非常乐意看到史美伦任期届满。在他们看来,倡导市场化和强化监管的史美伦离开中国证监会,对整个市场来说可能是利好。2001年夏天开始的股市大跌,其周期恰恰与史美伦的任职时间重合,使部分股民对史美伦产生各种各样的怨言。在此之前,不少人认为,“海归派”应对近两年来股市的持续下跌负一定责任。

    部分股民对史美伦的怨言,及史美伦的去留备受关注,主要还是二级市场下跌所致。史美伦在中国证监会负责发行和上市监管工作的两年中,中国证券市场爆发了史无前例的监管风暴,市场化进程也明显加快。有统计显示,在史美伦上任后的9个月中,证监会先后出台40多个法规条例和处罚决定。她还加强了巡查制度,严格限制以圈钱为目的的包装性重组,并提出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可就在强化市场监管、推动上市公司规范的同时,国内股市出现了四成左右的大跌。于是,有人怪怨国内股市的大跌与监管者急功近利及其相关政策脱离国情有关。有评论家质问:“史主席的海外背景和国内近年来盛行的‘洋教条’有没有联系?”又有人认为,盲目的市场化及接轨,损害不到市场中强势人群的利益,只会伤害无辜。

    其实,把二级市场下跌归罪于强化监管的政策及某位监管人士都是毫无道理的。经历了1999年“5.19”行情及随后攀上2000点的风光,市场发展转向强化监管和尝试市场化的层面,是市场成熟度提高的必然结果。若没有史美伦到中国证监会任职,其他人也会引导中国证券市场走过这一段路。中国股市的发展不可能关起门来自我陶醉,也不可能丢弃强化监管和尝试市场化的举措。否则,即便中国股市持续走强,也只不过给未来投机泡沫破灭后的下跌留出更大的调整空间。近两年由中国证监会推出的一系列规范性举措,虽然对原有的市场基础构成一定的影响,有的在短期内尚未取得实质性效果,但客观上并非一无所获。谁也不可认,大跌后的股市更加理性了,价值型投资理念正在逐渐形成。

    无论对史美伦还是管理层推出的监管政策来说,需要探讨的是如何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和把握时机的问题。若把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简单“拿来”,肯定会与国内薄弱的市场基础形成尖锐的矛盾。而想指望既能引进成熟市场做法,又不会导致国内市场出现波动,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市场转轨难免引发利益调整。

    坦率地说,缺少史美伦这样一个敢于监管的角色,对中国证券市场未必是好事。尤其对中小投资者而言,监管的放松势必使其权益受侵害的可能性增加。史美伦当初答应的2年服务期即将在今年3月届满,现在有不少人似乎正在等待她尽早离任回港。若选择继续留任,史美伦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压力。从有利于证券市场发展的角度判断,笔者倒是希望史美伦能够再接受一次挑战。其中的原因十分简单,中国证券市场本来就没有放松监管的退路,强化监管是更好发展的必要基础。

    对史美伦,我们还是应该给她更多鼓励的掌声。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