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东部新跨越:超越“高速度”的苏州工业园区

2005年03月28日 19:41
谢登科、李光茹
    “一天创造1个亿GDP,一天上缴1260万元财政收入,一天引进4000万美元外资”--这是苏州工业园区创办十年创造的发展速度。

    作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开发区,其实,更令苏州工业园区引以为豪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这里的成功实践。对园区而言,其意义已远远超越了“高速度”。

    大自然与园区一起成长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是“工业”与“园林”的奇妙结合。诺基亚、三星等上千家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掩映在苏州水乡的樟园、枫林、桂丛、荷塘之间。

    在园区招商最迫切的时候,境外曾有一个上亿美元的项目有意迁来园区,然而,环保局在审查时发现,该项目的主打产品“钛白粉”含有放射性物质。于是,园区从欢欣鼓舞一变而为忍痛割爱。10多年里,像这样被“环保一票否决”的项目达200多个,投资额度超过10亿美元。

    园区致力于大自然与园区一起成长,从源头上控制着污染项目的进入。园区成立以来制定各类法规性文件68个,其中第一个出台的便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带着项目到苏州工业园区投资,第一个要过的坎,必须是环保局,如果通不过他们的技术审查,启动了“环保一票否决制”,无论再赚钱的项目,只能与园区无缘。

    建区十年,园区先后关停污染型企业80多家,并对区内300多家重点企业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环保监控,累计投入环保建设资金300多亿元。目前,区内获得绿色企业标志的企业数占苏州全市的一半。在建设总量激增的情况下,园区空气质量一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在苏州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了“一环、三湖、四园、六带、十二苑”的生态园林新城区框架,建成绿地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绿地率接近50%。蓝天、白云、芳草地、绿树林和气象万千的湖泊,吸引着投资者,陶醉着创业者。

    向有限的空间要效益

    苏州工业园区新近作出规定,对投资额低于500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原则上不再供应土地。这是园区追求集约化经营的又一举措。

    扣除水域和生态保护带等,苏州工业园区的实际可规划建设用地不到辖区面积的一半。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园区努力在提高引进项目质量、单位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向空间要效益。

    园区成立之初,即对工业园区70平方公里土地实施一次性规划,对工业、住宅、绿地、商务等用地按32%、22%、14%、2.4%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10年来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土地开发形成良性循环。2001年以来,园区通过湖底取土等方法,完成填土4000余万立方米,相当于新增用地10平方公里。除了“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等综合开发手段,他们还开创了“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社区集中,住宅向镇区集中”的土地管理模式,在全国率先停止审批宅基地,集约利用土地达14平方公里。

    园区吸引了包括52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在内的1764个项目,累计投资总额169亿美元,其中投资上亿美元以上的项目55个,平均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约15亿美元,平均每平方公里工业产值已达200亿元。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在全国开发区中一路领先。

    构筑创新和人才高地

    在不久前召开的苏州工业园区2004年科技发展资金兑现会上,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成为引人注目的明星,这家公司的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重组人尿激酶原等4个项目,一下子捧回了270万元科技发展资金,成为去年获园区科技发展资金最多的科技企业。

    园区管委会清楚地认识到:单有制造业优势,显然很难保持国际竞争力,园区的经济活力与后劲势必受到制约。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平均每年科技投入增长超过20%,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到70%以上。2000年4月,管委会决定辟出一个以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为目的的国际科技园,目前,这个科技园集聚了200家企业的3500名研发人员。

    目前,园区科技型企业已经超过400家,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形成了IT、新材料以及精密机械等支柱产业,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新一代液晶显示器制造基地和重要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带来了人才的集聚。区内已拥有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园区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大力引进和培训人才,使专业技术人才在职工中的比例达到70%左右。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