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东部新跨越:建设蓝天碧水的现代化

2005年03月23日 17:55
谢登科、李光茹、朱国贤
    和煦的春光静静洒落在苏州古镇同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橹声欸乃、扁舟咿呀……

    “经济越发达,我们越要投入更多资金、更多精力到环保中去,以保护自然环境。我们要有碧水蓝天的现代化,不要有穷山恶水的现代化。”同里镇党委书记严品华的这番心声,正在成为东部地区上上下下的共同追求。

    阳春三月在广州采访的日子,弥漫天空的尘雾时常遮挡记者的视线。陪同采访的当地同志说,“在广州,有蓝天白云的日子是一种享受!”

    广东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然而,疾行的经济快车带来的能耗和排污给环保很大的压力。

    广东每万元GDP废水排放量达40.2吨,化学需氧量排放为7.3吨,均名列全国前茅。

    在广东,珠三角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大气问题又开始抬头。2003年以来,由于电厂脱硫缓慢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加重,大气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04年全省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110万吨,其中70%是电厂排放的,广东的尴尬和窘迫在东部地区具有代表性。

    统计显示,我国万元GDP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多,工业排污则是发达国家的10倍以上,其中,东部沿海10省市占据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在经济先行地区集中出现,这是一个重大挑战和考验。”广东省环保局负责人说。

     2004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惊人之举:开发区斥资2亿元回购26家低水平、粗放型制造企业,并整体外迁,取而代之的是各类研发机构的入驻。这一举措背后蕴藏的是发展观的更新。“经济倍增,但能耗和污染绝对不能倍增。”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说。在江苏各地的招商政策中,有一项指标最严厉,即环保指标必须过关;有一个原则必须坚持,即凡是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不管资金多大,效益多高,都不能要。2004年,全省拒签污染企业项目上百个,合同资金数十亿元;2004年,全省GDP增长了14%,污染总量下降了3.5%。     

    绍兴市新近出台的产业导向目录,严格限制水泥、印染、化纤行业等一般性的产能扩张项目。为此,全市对今年40余个重点技改项目进行了重新筛选。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广东省严格控制新上或扩建限制类产品项目,加快淘汰和禁止类项目产品退出市场步伐。全省去年取缔、关闭、淘汰排污企业202家,停产、限产、限期治理178家。

    去年的“铁本事件”发生后,江苏决策者达成一个共识:要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为此,发展循环经济就成了江苏的现实选择。目前,全省已有100多家单位进行试点,让各类资源在产业链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江苏传统的冶金、纺织、化工等支柱行业中,已有800多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去年开始,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将“绿色GDP”及万元产值主要原材料、水、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量4个新指标引入国民经济核算,提出了崭新的“资源战略”,将全省的粗放高耗型增长模式尽快转变成资源节约型模式。

    北京、福建等省市也提出,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用绿色GDP指标来衡量、指导发展。“‘绿色’不是‘绿化’,而是运用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的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广东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说,“绿色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的份额中,扎根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坎上。”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