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落实科学发展观:成都整合科研资源促进成果转化

2005年11月05日 11:48
刘裕国
    拥有一大批中央驻川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有大型高科技企业的成都市,科技资源基础雄厚。然而,历史形成的科技工作条块分割的体制性障碍,使成都迟迟未能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偏低、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

    着眼于整合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释放科研院所的创新能量,针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高墙深院”阻隔产学研一体化的状况,成都采取“拆墙透绿”的方式,努力使多种科研资源和要素实现全方位交流和配置。

    新世纪伊始,由成都市政府牵头组织的全省首个“技术创新转移中心”在四川大学挂牌亮相,通过技术转移中心,科研机构和院校企业可以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实施联网交易。此后,中科院成都分院、四川农业科学院、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院校也相继设立技术创新转移中心。随着技术创新转移机制的逐步建立,一个产学研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在成都初露端倪。

    众多企业获益于这一良性机制。成都恩威公司先后与国内外30多家科研院校开展广泛合作,产品多为创新成果,已向国家申请专利14项。迈普(四川)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先后与省内10多家科研院校联手,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现已形成了路由器、交换机、网络安全等六大产品线。四川大学智胜软件有限公司依托四川大学的科研力量,加强与波音公司、四川航空公司等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成功开发出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目前,成都已拥有技术转移中心5个、科技孵化器29个、风险投资与管理机构50家。“拆墙透绿”的成果―――四川(成都)两院院士咨询服务中心、成都市科技评估中心、成都联合产权交易所等科技中介机构,也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十五”期间,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基本形成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去年,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
来源:人民日报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