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科学发展观
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中国经济周刊:陷入边缘化境地 中原凭什么崛起?

2005年02月21日 15:43
法悟 穆易

    中原“崛起”流行语

  2004年12月12日下午,中央宣布前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调任辽宁省委书记的决定后,李当时反复说了这样一段话,“现在离开,有些依依不舍,也有些遗憾。一些想做的事还没有来得及做好,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在我主持下做的一些决策也不尽完善,有些今后可能会不尽适宜,恳请同志们实事求是地予以改进。”

  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景田在宣布调令时说,李克强同志在河南工作了6年多时间,期间提出了中原崛起,东引西进,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作为中原崛起的基本途径,构筑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人才是中原崛起的第一要素等发展思路。

  在场的人都清楚,李克强“舍不得的遗憾”,正是李景田提到的由他主导的“中原崛起”的大战略。

  2004年10月12日,李克强接受了新华社专访的题目就是“李克强谈‘中原崛起’”。有河南官员对媒体解释说,这实际上就是李克强的告别演说。由此可见,他对“中原崛起”的重视程度。

  中原必须崛起,没有中原崛起就没有中部崛起。或许在全国还没有这样的共识,或者还不容易形成这样的共识,但在河南已经成为既定的观念。

  2003年7月召开的中共河南省委七届五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议》,第一次以省委全会的名义和全会决议的形式,正式提出“实现中原崛起”。从此以后,“中原崛起”成为河南官方语言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也成为河南人津津乐道和津津乐道河南人的话题。

  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1月15日,河南省图书馆还专门与中国人民大学河南校友会联合推出“中原崛起”系列报告会,分别就“中原崛起与文化建设”,“中原城市群战略构想”,“中原崛起话三农”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若干问题” 等展开探讨。

  河南省委副书记王全书在2004年的“中原崛起话河南”座谈会上曾表示,河南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继续前进,成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中原崛起”恰可作为河南发展的目标而被提上日程。

  无疑,“实现中原崛起在所有表述河南发展和前景的话语体系中,最为明晰、凝练和透彻,最富有时代精神,最具有感召力、凝聚力和号召力。”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喻新安如此评价到。

  真的不是“东西”吗?

  在中央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前,有人开玩笑说,处在中原位置的河南,既非东南沿海,又不在西部大开发区域,更与后来的东北振兴挨不着边,可谓找不着“南北”,不是“东西”。真是这样吗?

  这往往是计划经济时代“等靠要”而产生的看法,如果以积极的市场眼光看,则无处不是优势。王全书说,“中原崛起”是全国大局的需要。河南人口占全国的7.48%,经济总量占全国的6.02%,是全国的经济地理中心。在东西互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西部提速发展、东北振兴在即的新形势下,河南只有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才能为全国的协调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

  2003年底,首次选择在京外召开而又首选在郑州举行的全国工商联九届二次执委会上,时任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就直言,河南是一个典型的发展中省份,是我国中西部的一个省份,而在中西部地区处于集中位置。“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推进的过程当中,河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机遇。”

  据了解,河南距离北京、上海都是六百公里,而居中的区位优势传统上是铁路的交通枢纽,现在也是公路的交通枢纽。高速公路2003年达到1500公里,2004年突破2000公里,2005年将会突破2500公里,在五年期间河南的高速公路将突破4000公里。

  “高速公路的发展本身有着庞大的市场。河南的高速公路目前在建的车流量按1万辆计算才能动工,8000辆以上的按照规划可以达到4000公里,从河南过路的车辆50%是外省的。这里的确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中原地带。这样的区位优势在我们国家经济由东向西推进过程当中必然会显现出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现在沿海仍然保持高速的发展,但是中国市场大,中国的回旋余地大,发达国家特别是跨国公司看中中国巨大的市场,这就不仅仅是东部,很重要的是中西部。河南这样的省份除了区位优势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市场。”李克强言之凿凿。

  北依京津,南联江汉,西牵关中千里沃野,东接江浙沪经济龙头。南来北往,东进西去,河南从来都是必经之地;生产资料、生活物资,河南从来都是集散场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无不与河南发生联系,纷至沓来的大项目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潜力……

  中原崛起进行时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仅在2002年,河南的经济总量就已经超过6000亿元,用电总量接近1000亿千瓦时(居全国第五位),存贷款总额均居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位。

  “这些都表明河南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0年开始都已经超过上海,也是居中西部前列。尽管这个统计我认为不完全准确,但是给人一个描述,说明这里的市场消费量是巨大的。”李克强在提到上述数字时就曾指出。

  1998年7月,李克强刚刚就任中共河南省委副书记时,当年河南的人均GDP4976元,在全国居第21位。而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000亿元大关,经济总量连续7年在我国中西部雄居首位,人均GDP已达到7590元,在全国的排名上升至第18位,12年间前移了10个位次。而等到他调任时的2004年,全省GDP又增长了13.2%。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维宁坦言,预计2007年全省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万亿元大关,河南已经步入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我是农民我怕谁”

  王全书说:“前进和发展中的河南是当代中国的缩影”。言下之意,显然指的是河南的省情与中国的国情最为接近。 
 
  说来也是,中国是农业大国,河南是农业大省;中国是人口大国,13亿,而其中农民最多,占了9亿,而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1个亿,农民占了72%还多;从经济规模和总量及速度上看,中国在国际上开始崛起,但实际上还相当落后,而河南在全国也开始崛起,但事实上与其他省份相比也还是落后的。

  春雨贵如油

  2004年12月21日,在河南省委工作会议上,上任不久的省委书记徐光春郑重宣布,从2005年起对全省所有县(市)全部免征农业税,同时通过对粮农实行直接补贴、增加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