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东部新跨越:不再只以GDP论英雄

2005年03月22日 18:45
李光茹、谢登科、张云龙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穿行在这片“得风气之先”的沃土上,令人感到一种新的力量在涌动:要增长速度更要增长质量,要眼前利益更要远期效应,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科学发展观更新着东部地区干部的执政理念,促进着这些地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增长的烦恼”促使观念转变

    汽车在南粤大地上飞驰,眼前是郁郁葱葱,一派生机。临近深圳特区时,公路旁矗立着巨大的广告牌吸引着过往者的视线,上面的“效益深圳,和谐深圳”八个大字,分外醒目又耐人寻味。

    过去25年,深圳贡献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速度深圳”的发展模式。从零起步,超常规高速前行,深圳成了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缩影。但今日深圳不再陶醉于速度,而是要实现历史性跨越——从“速度深圳”到“效益深圳”。

    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南岭告诉记者,今年初,深圳在冷静反思高增长的沉重代价后,面向未来确立了新的发展目标。这个曾经以速度扬名、以速度骄傲的城市主动转变发展模式,反映了当地干部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

    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东部地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四省去年经济总量分别超过万亿元,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大厦的半壁江山。但是按照目前粗放发展模式,无论土地、人口、能源与资源、生态环境都不堪重负,难以为继。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统筹发展全局、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才可能实现新的跨越。

    用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的话说,“效益深圳”的本质和内涵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决定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不再看重单纯的GDP排名,而是更加看重发展的效益指标。他打了个比方,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前面跑得快,后面跑不动或跌倒,只能是前功尽弃,不顾效益片面地追求速度如同靠吃兴奋剂争冠军,得不偿失。

    一路高歌猛进带来了“增长的烦恼”,转变发展观念和增长方式势在必行。人均GDP已经超过6000美元的无锡,已明显感到压力。市委书记杨卫泽说:“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城市,如何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效益,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江苏镇江市委书记史和平坦言:不以GDP论英雄,以科学发展论英雄,以富民成果检验发展的成果。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总量指标。如同任何事物一样,它本身也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它不能反映GDP的取得,所消耗掉的自然资源和对环境的影响。现在并不是批评或否定GDP,只是要纠正“唯GDP论政绩”的偏差。

    令人欣慰的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施政理念,正促使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由片面追求GDP增长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变。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成共识

    今年1月,扬州市市长王燕文从建设部负责人手中接过了“中国人居环境奖”奖牌。这是历年来我国颁发的第11块同类奖牌。扬州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获得这个奖牌的城市。

    置身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扬州城中,看着清风卷过白云,走过绿阴掩映的街巷,令人情不自禁地感叹:这座千年古城正迈开协调发展的新步伐。

    市领导拥有这样的共识: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环境保护;追求金山银山,更需要绿水青山;强调加快发展,更坚持可持续发展。

    扬州有81公里的长江岸线,扬州人认识到这是不可再生资源,沿江开发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为代价,仅2004年就否决了90个污染严重项目,循环经济开始生根开花。

    扬州市委市政府连续4年下发的1号文件都是关注民生内容。在城区,“安居工程”解决了5000多特困户的住房困难;在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81%,解决了困难农民“看病难”问题。现代市民教育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文明程度。

    站在厦门市行政区域图和交通规划图前,市委书记郑立中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五个统筹”的最新进展:统筹城乡发展,改变了多年来一直把经济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岛内的局面,繁荣了农村经济,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这两年厦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统筹区域发展,将岛外1400多平方公里全部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将工业区布局到岛外。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使教科文卫体等社会事业的投资大幅增长。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开创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则实现了“优化岛内、拓展海湾、扩充腹地、联动发展”的态势。

    在东部地区,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走出认识的误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环境、资源、生态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度增加了教育、科技、公共卫生、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投入。这些变化传递出一个信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成为社会共识。  

    干部政绩考核亟待科学化

    东部地区的探索令人振奋,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同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魏建飞攀谈,可以感到他的深思熟虑。领导干部的政绩观与发展观密切相关,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反之亦如此。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干部在“发展”问题上走入误区,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地理解为“经济增长率是硬道理”。上级对下级的考核指标,主要以GDP为主,甚至成为领导干部升迁去留的唯一标准。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不无尖锐地向记者表示,必须彻底改变“GDP挂帅的考核体系”,否则中央的决策很难得到贯彻落实。

    “GDP挂帅的考核体系”有很多弊病,使干部从政行为发生了扭曲。因此,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估体系迫在眉睫,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此已在探索先行。

    干部政绩评价标准开始发生改变,“唯GDP论”不再受到追捧。深圳、宁波、绍兴、湖州等地不再以GDP增长来考核政绩,而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绿色GDP概念开始进入政绩考核。所谓绿色GDP,是指传统GDP指标扣除资源环境成本及资源环境保护费用后得到的数据。2004年,北京、浙江、广东、福建、江苏等省市相继提出,要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损失的绿色GDP纳入其经济统计体系。

    科学的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而言,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三亚市委书记于讯接受采访时抒发了广大干部的心声:“我们的责任就是为人民谋福利,我们的政绩就是让人民得实惠。”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