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中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走科学发展之路

2005年07月04日 06:56
    近年,安徽、河南、山西、湖南、湖北等中部地区积极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利益引导机制,努力实现废物资源化,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安徽铜陵:“三座大山”成了“香饽饽”

    铜水淬渣、硫酸渣、磷石膏堆,昔日压在安徽铜陵市头上的黑、红、白“三座大山”,如今成了“香饽饽”,每年可创经济效益近10亿元。

    铜陵是我国重要的铜产品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硫磷化工基地,由于历史原因,铜、硫酸、化肥和水泥等主导产业成为当地的结构性污染源。近些年来,铜陵市委、市政府开始利用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生态工业,逐步搬削了这“三座大山”。

    经过8年的科研攻关,投入近千万元,从选矿提高硫的品位入手,提高硫酸渣中铁的含量;含量高的直接炼铁,含量低的制成球团由水泥厂做原料,提高水泥的物理性能,使得高高的硫酸渣“红山”一座座被“吃”掉,变为居民小区和绿地。“白山”的磷石膏加工后进入建材业,年产40万吨的磷石膏制水泥缓凝剂不仅消化了磷铵废渣,而且为水泥企业增加了新的缓凝品种,降低了生产成本;年产1000万平方米的纸面石膏板项目,每年可综合利用磷石膏废渣10万吨。“黑山”的铜冶炼渣可以为造船业帮忙,加工成为造船行业的除锈磨料。

    在铜陵市,一批在资源利用上的共生企业不断出现。过去的污染大户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如今利用烟气制硫酸;选铜设备重选含铜废渣,提高铜品位,再利用;利用电解液生产硫酸铜;利用冶炼烟灰提炼出铜、铅、铋、铟等多种金属;利用阳极泥回收金、银等贵重金属;共生矿、伴生矿中铁、硫等得到利用;对冶炼炉渣进行加工生产磨料销售给造船厂,解决了冶炼炉渣的处理问题,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全市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约为90%,铜冶炼废气制硫酸利用率超过90%,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接近70%。铜陵已成为安徽省唯一的环保产业基地和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城市。

    市委书记沈素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铜陵要通过引进、消化一些核心技术,形成冶炼、化工、建材等若干个大型生态产业链,逐渐形成铜陵的循环经济优势。

     目前,总投资50多亿元的安徽省首个循环经济工业园已在铜陵市开工建设,园内每个企业都以上游企业的排放物为原料,循环利用,努力达到“零排放”。

    河南三门峡:努力摆脱“增长的烦恼”

    河南三门峡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闻名遐迩的灵宝黄金、市场畅销的湖滨果汁,还有世界级品位的铝钒土矿藏、义马的百里煤海。然而,一段时间以来,优势资源在带来丰厚效益的同时,也使当地生态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三门峡市还一度被列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

    而这一切因为循环经济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而在悄然改变,当相邻的几大晋煤城市再次登上2004年十大污染城市“黑榜”时,三门峡市已在痛定思痛的整改中“全身而退”。

    “2004年以来是三门峡市新上项目最多,同时也是环保项目最多的时期。”三门峡市市长李文慧说,“总投资220多亿元,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就有83个,全部符合环保要求。”

    三门峡市下辖的义马市是河南省煤化工基地,也是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的循环经济试点。按照义马市制定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到2010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到1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基本构建起以电-煤-铬为主导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目前在义马已经初现了煤炭生产的循环利用工业生态链条。

    为解决原煤精选后产生的大量煤矸石、煤灰,义马投资3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煤矸石电厂、煤泥电厂和综合利用电厂,专吃煤炭“下脚料”,每年可消耗劣质煤、煤泥、煤矸石近200万吨。

    山西交城:“三废”将被“吃干榨净”

     煤矿开采后废弃的煤矸石用于发电,发电后产生的粉煤灰做成城市建设使用的空心砖,焦化厂产生的煤焦油用于高科技含量产品提炼,铁合金冶炼后的废渣用于水泥生产。把企业产生的“三废”物质吃干榨净,山西省交城县初步走上了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交城县处于离(石)柳(林)能源基地与太原经济区的接合部,煤炭、铁矿、石英砂、铝钒土等矿藏丰富。然而,近年来交城县发生了几起重特大煤矿安全事故,震惊了全国。由于产品单一、加工粗放导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甚至因为企业污染问题引发了大规模群体性事件。为此,交城提出了“以工业园区和民营经济为载体、以科技进步为先导、以资源优势为依托、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加工下游产品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指导思想。交城县县长郭颖介绍,交城县围绕生态工业的发展思路,以优势企业、优质产业为核心,着力完善了五大产业链条,初步形成了以煤焦为基础的闭合循环型经济。

    通过煤—机焦—焦油加工—精细化工产业链条,煤炭行业在引进汾西、徐州等大矿务局后,生产规模及安全生产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建设生铁—冶炼—铸造—机械加工产业链条,交城传统的铸造业已从小而散的简单铸件生产走向汽车配件生产和机械制造业;通过延伸石英砂—玻璃制品—精制玻璃制品产业链,以加工生产汽车、建筑安全玻璃、白料瓶、灯具等为发展方向,使交城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石灰岩—水泥—特种水泥产业链的延伸,使交城成为全省水泥生产主要基地之一。

    湖南:农村循环经济发展有片新天地

    在湖南农村地区,林业和农业方面的循环经济发展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湖南益阳市农民用养猪产生的废弃物制沼气,将沼气残渣和废液用于稻田施肥,通过田间悬挂频振式诱蛾灯和饲养“江南水鸭”来治虫,“天灯地鸭+猪沼稻”创造了水稻第一大省农业循环经济的新模式。

    湖南省林业厅最近完成的一次调查显示,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湖南省林地总面积达到1.9亿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超过51%,这些指标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湖南绿色奇迹的创造与农村能源结构大调整和生产方式的革新密不可分。目前,湖南省农村沼气用户达到约250万户,加上清洁煤、液化气的推广和普及,多数农民已经不再上山砍柴。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建设,湖南农民增收步伐不断加快的同时,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20%,每年减少泥沙流失7600万吨。昔日越垦越穷、越穷越垦、越垦越荒的现象得到了遏制,湖南林海已经成为我国吸收二氧化碳的新“碳汇”。

     湖北鄂州:循环经济已渐成气候

     10年前,以冶金、水泥产业为支柱的湖北鄂州市灰尘弥漫、浓烟缭绕、浊水横流。可如今,走进历史文化名城鄂州仿佛行走在一幅山水画中。这是当地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手段“逼”出来的。

     针对过去企业排污泛滥,鄂州市出台政策,一律禁止排放工业废水,使得大企业不得不采用新技术循环用水,结果节约了巨额水费;开山炸石采矿一度严重,鄂州市便在市内确定了8个采矿点,在采矿点之外进行采矿的企业一律予以严惩。于是,过去弃置的废矿石成了抢手货,矿业企业由此迈向集约化经营之路。

     棘手的“垃圾”甚至也变成了抢手的资源。鄂州发电公司是个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60万千瓦、年消耗煤130万吨。电厂投产后的前两年共掩埋了30万吨粉煤灰,但很快又被挖了出来,因为粉煤灰已成为日益紧俏的工业原料。

     当地政府因势利导,制订优惠政策引导循环经济发展。比如,就利用粉煤灰、钢渣、铁渣等工业废料生产各种砖的问题,鄂州市政府不仅明令限制黏土制砖产业的发展,以保护耕地,同时要对将工业废料资源化的企业给予免税政策,此外还适时进行消费引导,在政府投资的各种工程中率先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的砖,起到良好的市场导向作用。

    据估算,如今,鄂州农业中循环经济比重已占到了50%,工业中的比重也占到了25%左右,全市循环经济产值约有40亿元。可以说,循环经济在鄂州已经渐成气候。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