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中部资源从“有水快流”到“细水长流”

2005年04月04日 17:54
胡靖国、张先国、顾立林

  门槛高了,模样俏了。这是记者近日在中部一些资源型城市采访时的突出感受。这些城市一改往日“村村点火,户户开矿”的做法,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大集团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了产业链条,保护了生态。

  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磷化矿生产基地,“煤都”大同、“钨都”赣州、“铜都”铜陵等享誉全球。一段时间以来,在一味追求政绩观等因素影响下,一些地方“靠山吃山”,“有水快流”,大矿大开,小矿小开,出现了供大于求、恶性竞争的局面,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一度辉煌的赣州钨业甚至到了“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地步,每吨钨精矿最低时仅售8000余元,大大低于每吨近2万元的开采成本。

  “矿总有挖完的一天,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河南省副省长王明义说,目前,小煤窑、小铝矿、小铁矿过度开采的弊端日益凸现,矿产资源储存量与开采量的比重逐年下降,如不加快整合步伐,资源短缺将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山西省副省长牛仁亮说,目前大矿的资源利用率是小煤矿的4倍。去年山西产量5.2亿吨,经过资源整合后,国有大矿产量由原来占总产量的一半提高到占70%,相当于一年少浪费了3亿吨煤炭资源。

  近年来,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对矿产资源严格实行关小上大,通过改组、联合、兼并、控股或参股等多种形式,组建了一批大型、特大型的矿产企业集团,推进了产业升级。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与电力、冶金等产业合作,逐步形成了煤一焦一化一电产业链条,并利用周边丰富的盐矿资源,实施煤化-盐化一体化工程,提高了煤炭的综合利用水平。

  赣州市通过取缔非法采矿点,抬高钨业生产经营资质门槛,发展循环经济,逐渐由一个原料供应基地变成一个产品深加工基地。2004年,全市产钨3万吨,深加工钨4万吨。

  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已是中部许多资源型城市和工矿企业共同的选择。“铜都”铜陵被列为安徽省的清洁生产试点城市;“江南煤都”萍乡,昔日灰暗的天空、撒满煤灰的道路和建筑,出现了更多的绿树成阴、碧水蓝天景象。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朱翔认为,资源型城市通过行政和市场的方式整合资源,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是由资源优势转向产业优势的可贵觉醒,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