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重庆市和四川省用科学理念指导经济建设

2005年07月27日 08:47
冉瑞成 佘惠敏
    重庆:多管齐下促建节约型社会

    重庆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存在着工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高耗能工业比重偏高、工业污染严重、技术水平不高等问题。重庆同时又是全国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城市,仅相关工业企业就有约1400家。

    重庆市按照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确立了节约资源的思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建设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循环经济框架体系。为此,重庆市政府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以推动重庆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国家对长江沿线工业取水要求更严格,规定工业取水量年增长不超过1.2%。为此,重庆要求火力发电、钢铁、造纸行业要大力节水,取水量要逐年下降;对化工、医药、机电、纺织等行业,控制其取水量增长。同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开展废水循环利用和中水回用,力争到2007年工业园区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0%,到2010年提高到80%,努力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工业企业。

    为了全面降低能耗,重庆加强了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建立用能奖惩制度,并正着手制定重庆市主要能耗产品能效指南,逐步提高用能设备能效水平的准入门槛,禁止国家明令应予淘汰设备的转移使用。争取年内完成重庆钢铁集团等30户企业的电能平衡测试和评价工作,2007年前完成100户企业的电能平衡测试和评价,使用电大户了解用电设施、设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出相应的节电措施,达到提高电能使用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对建材、水泥高能耗行业,尽快提高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充分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产生的余热来发电。

    据介绍,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的要求,重庆市十分注意节约集约用地,以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积极发展烧结页岩空心砖和利用废墙材产品,推广加气混凝土砌块、轻质墙板、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墙体材料,减少对土地的依赖和破坏。此外,重庆在全市强力推进对矿产开采过程中的共生、伴生矿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的综合利用;推进水泥、墙体材料、商品混凝土等生产企业加大对电厂粉煤灰的利用;延伸煤炭—电力—建材产品等产业链;充分利用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电厂烟气脱硫石膏、冶炼钢渣、化工磷石膏、锰尾矿、铬渣等工业固废物的综合利用。力争到2007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2010年提高到85%。

    另外,重庆加紧制订与节能相关的法律、规章体系,从制度上确保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刚刚出台的重庆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提出,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着力抓好资源综合利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工作。从结构性降耗、技术性降耗和制度性降耗三方面着手,实现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的发展,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着力构建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据悉,该市还在抓紧制定颁布《重庆市节约能源管理条例》及《重庆市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条例》。

    四川:生态建设塑造循环型农业

    四川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生态农业建设,把农业生态建设看作是大力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此,四川提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思路,即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建设生态农业为主线,逐步实现农业清洁化、无害化生产,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四川省的循环型农业经济已初具规模。2000年以来,四川以国家项目为龙头,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大打基本农田建设总体战。四年全省完成投资28亿元,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基本农田865万亩,人均占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从0.51亩上升到0.58亩。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四年累计增产粮食113.9万吨、油料16万吨、水果211万吨,项目区人均年增收160元。农田生态建设效果显著。

    四川农村的能源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形势更是喜人。

    据了解,目前四川省拥有农村户用沼气池276万口,约占全国总数的1/4,位居全国第一;拥有城镇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4.7万处,总容积270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总数的60%;推广省柴节煤灶1430万户,太阳能利用装置30多万平方米。年产沼气10亿立方米,使1000多万农民用上清洁的沼气燃料,提供优质无公害沼肥1200多万吨,增收节支17亿元,减少水土流失125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多吨,保护林地1000万亩。

    近年来,四川省着力推广秸秆覆盖免耕沃土技术,每年推广面积达1200万亩,其中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570万亩,两季田固定厢沟双免耕400万亩。秸秆覆盖免耕沃土技术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野外焚烧污染空气的问题,又培肥了地力,保持了水土,保护了环境,节约了用水。

    四川采取的节能生产和环保一系列措施,也推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2001年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出台了《四川省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制订了农业地方标准72个,农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全省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25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5%,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901个,其中871个产品通过农业部转换认证,年产量556.2万吨。全省绿色食品企业总数达到103家,绿色食品产品总数达335个,产品年产量72万吨,销售额28.5亿元,产品开发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此外,四川在建设生态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建设了生态农业示范县25个、示范区2个,建设推广面积达1200万亩,洪雅、苍溪被评为全国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这些先进县的设立为四川在全省建立循环型农业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