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天、地、风——西藏人的能源"三字经"(图)

2005年04月18日 09:54
任卫东 秦亚洲 吕国庆

    编者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5年来,为西部12个省区市的改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广袤的西部地区迎来了缩小地区差距、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新时代。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正成为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伟大实践。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

西藏太阳能利用居全国首位

风力发电站

    在西藏当雄县纳木错乡政府所在地,公路两旁造型别致的路灯格外引人注目。每个路灯的杆顶上,都有一块长方形的平板。记者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太阳能供电的新式路灯。

    在全世界都在为能源短缺发愁的今天,油气和煤炭资源有限的西藏,正积极开发利用大自然慷慨赋予的可再生能源。在雪域高原采访的日子里,记者真实感受到了西部大开发的热潮,也为西藏各地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种种努力而感动。

    聚拢“天火”

    据测算,西藏的太阳能年总辐射量达140千卡/平方厘米——200千卡/平方厘米,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倍以上。拉萨就有“日光城”的美称。

    西藏自治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展了太阳能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如今,摆在庭院或阳台上的太阳能灶,安在房顶的太阳能集热管,在西藏人眼里都是“小儿科”了。通过一系列太阳能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项目,西藏首次解决了所有县政府所在地的用电问题,首次解决了集中居住居民的用电问题。

    自治区发改委交通能源处的赵帅告诉记者,目前西藏是我国建设集中型太阳能光伏电站最多的地区,共建有县级和乡级光伏电站近400座,总容量8000千瓦。西藏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双湖北措乡15千瓦电站(海拔5600米);目前国内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电站——那曲安多县100千瓦电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风/光互补电站——安多县岗尼乡16千瓦电站(海拔5200米)。

    如今,西藏太阳能的热利用技术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已累计推广太阳能灶10万余台,建设被动式太阳能房、阳光温室等太阳能供热面积12万平方米,还建了太阳能游泳池1座。最近,自治区科委能源研究所把自己800平方米的三层办公楼用来开展太阳能供暖供热整体试验,副所长王海江告诉记者,楼顶上新安装的152平方米的集热管试运行效果不错,冬天能往房间送热风,可以满足整栋楼的采暖。

    采集地热

    西藏地热资源丰富,境内已发现温泉、沸泉等各种类型的地热显示区666处。依据初步调查的350余处地热显示点的热流量估计,其热能每年约可折合300万吨标准煤所释放的热量。

    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等国政府的合作,西藏对羊八井和那曲地热资源进行了颇有成效的勘探、开发和利用。现在西藏全区已建成3座地热电站,总装机容量近3万千瓦。其中著名的羊八井地热电站装机容量达到2.4万千瓦,是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

    目前西藏所有的县均已发现有地热显示点,比较集中的分布地区是藏东、阿里地区和雅鲁藏布江谷地。除发电外,西藏还积极推广地热资源在住房取暖、蔬菜温室、医疗、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应用。

    “捉住”大风

    在西藏偏远的农牧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当地居民的房前屋后挺立着风车,飞转的叶片在呼啸的大风中给主人带来光明和温暖。虽然一台风力发电机的功率不大,但完全可以满足农牧民一家人照明和看电视的需求,许多农牧民家庭由此告别了烧牛粪、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西藏年平均大风(大于8级或大于17米/秒)日数达到100天至150天,最多可达200天,且持续时间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藏那曲、日喀则、山南、阿里等地区先后引进了各种类型的风力发电机,建成了一批风力发电示范乡、村,使风能和太阳能一起为雪域高原“光明工程”“送电到乡”和正在推进的“村村通电”工程立下汗马功劳。

    为进一步加强风电的利用,西藏目前正在组织开展全区风力资源的评估工作,在那曲地区安装了测风塔,专门收集风资源数据,为大型风力电站的建设和风电并网在西藏的应用提供依据。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大有可为。”前不久刚去德国、荷兰考察过新能源的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格桑次仁对记者说,“光一个西藏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就远远超过德国、荷兰。我们已经和中科院就共同推进西藏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磋商,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也非常重视和支持。我相信,通过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成熟技术和产品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和符合市场规律的产业政策,就一定能够实现西藏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促进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来源:新华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