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中央电视台:山东细算投入账 倾斜向三农

2005年03月24日 11:55
    用市场的钱干城市发展的大事,用财政的钱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难事。适度的调整,推动了城乡的共同发展。

    【现场】我现在是在山东省东营市太平乡,这里的老百姓过去灌溉是靠天吃饭,而现在一条支渠将黄河水引到了这里,老百姓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春灌中用上了黄河水。

    刘权村村民姜玉庆一大早就忙着将黄河水引到自己家的田地里,他告诉记者:过去甭说灌溉,就连喝的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拉来。由于没有水,地里的收成一直不好。现在黄河水来了,他和村里的其他乡亲一样,筹划着今年要大干一场。

    刘权村村民 姜玉庆:今年我打算种点高产作物,种点玉米、麦子、芝麻,我想今年不但翻一番,我得想着叫它翻两番,达到一万五到两万块钱。

    过去东营市和全国大多数地方一样,财政支出主要投向城市,别说刘权村这样的引黄支渠,就连影响全市农业的引黄干渠的改造资金都无从筹措。在东营市财政局,吴立岩副局长调出了一组97年的财政支出数据,投向农业的比例不到8%。

    东营市财政局副局长 吴立岩:过去我们的财政是个狭隘的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幅度比较小。

    东营市副市长 周连华:就导致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长比较快,位居全省前列,而农民的人均收入却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差距主要来自于投入,东营市开始转换头脑,把过去需要大量财政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东青高速、黄河大桥、清风湖公园等一批大项目都通过股份制或BOT的形式招商引资,用市场的钱办城市发展的事,与此同时,他们还大力压缩会议、招待、车辆购置等一般性支出,把财政省下来的资金大量投向三农。姜玉庆所在的刘权村引黄支渠所需的380万元就是财政全部投入的。

    东营市财政局副局长 吴立岩:我们每年支农支出比例几乎都是财政各项支出当中增加的比例都是排前两三名的。

    从2001年开始,东营市各级财政投向三农资金高达50多亿元,东营市在山东省第一个率先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第一个率先取消农业税,第一个对五保老人100%集中供养。

    东营市副市长 周连华:去年我们全市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由过去的倒数几位跃居到全省的前列。

    东营城乡差距缩小折射出的是山东省各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思路,在济南,黑山村村民赵秉生养的波尔山羊一年就挣了三万元,在济宁,钱庄村的嘉龙企业带动2700多养鸡专业户,在临沂,全市最贫困的野店镇人均收入由1000元提高到了3500元。财政的投入增加了,农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去年,包括姜玉庆在内的山东6300万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450元。

    2004年,山东省各级财政投入三农的资金高达240亿元,也就是说财政十块钱里有三块投向农村,1000多万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

    在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的同时,山东省今年还着手建立对“三农”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规定新增的文化教育经费的七成要投向农村,国有土地出让金收益的五分之一用于农业。同时山东省还通过设立产业化贴息、良种补贴等专项基金,稳定财政向三农的投入。

    关键词:财政倾斜 反哺农村

    今天,山东省决定,将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从27个扩大到46个。

    今天,潍坊市的上百名种养大户领到了财政贴息的800多万元贷款。

    今天,沂源县的300多户果农用上了政府补贴修建的沼气池。 
来源:CCTV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