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中国广播网: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海篇-智取华山

2005年03月23日 10:46
吴善阳 刘春理 夏威
    大上海一举一动,都会牵动世人的目光。新一轮发展中,上海在做些什么?

    三月一日,浦东新区施行了一项新政策:人力资本可以出资办企业。这就是说,智力作为软资本,可以进入市场,拥有市场主体的资格。

    在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创新创意产业内,人力资本出资入股最高可以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五,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科教兴市主战略的要求。

    智力也能当本金,参股办企业。上海人自己也许并不感到惊讶,这一举措尽管抢眼,但却是上海“科教兴市”战略题中应有之义。

    即将进入2004年的时刻,上海市决策层运筹科学发展,提出“科教兴市”。

    这一提法似乎平淡无奇,甚至略显陈旧,但当此之际,大上海重举科教大旗,不是冷饭回锅,而是城市发展的必然,旧瓶里装的已是新酒。

    上海的优势不像以前计划经济年代,(也不像刚刚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段时间,)很明显它的优势在下来,而且上海的整个经济的体制还不如周边的浙江江苏,所以感觉压力比较大。上海今后的发展很重要的就是提高它的发展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上海土地资源少,人口密度大,产业拓展空间有限。随着商务成本的提高,长三角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化,上海的投资吸引力已不如前,而科技、人才的优势却未能发挥,科技成果花落邻家已非个别。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更使传统的“上海制造”辉煌不再。

    林立的高楼显示着这座美丽都市的繁华,繁华背后,上海人不无焦虑。但大上海从来不缺乏眼光!要保持龙头地位,要建成“四大中心”,要增强综合竞争力,必须再寻突破口。于是,科技、知识、产业,这三个关键词被决策者牢牢锁定。上海的选择是:科教兴市,以科技优势确立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也许是为了强调它的紧迫与必须,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给出了一个形象的说法:上海要发展,好比登华山,唯一的出路,就是科技创新,深入调整。“华山天险一条路”,上海的面前只有这条路!

    一年的攀登,上海的脚步扎实而稳健。

    六十多万上海科技人员、上千家研究机构被调动起来,号称“科技登山队”,为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集中闯关。与中国科学院结成战略联盟,也使上海的科技研发触角随时延伸在最高端。一年来,上海仅用于研究和试验的经费就高达170多亿元,收获的科技成果1600多项,将近一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147项国际领先。

    华山一条路,起步良好,但“科教兴市”不能停留在实验室,更紧迫的是要促进产业化,驱动发展的车轮。

    华东理工大学成立了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搞技术的集成和转化,这样送给企业的就是一套成套的技术,这样企业特别是民营资本他看到有这么一个可靠的基础,就有气魄敢上这个东西(项目)。配合教育部把高校的技术向社会转移的推进过程当中呢,建立一个信息化平台”这样的平台上海已经建成5个,其中,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运行。

    作为“科教兴市”的主体,上海的企业界更是同心协力。依靠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现新一轮发展,企业家们已形成共识。全上海目前已建成2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3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直接推动着经济最前沿的技术创新。一年来,上海有57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获得认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将近94%,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占95%以上。

    今天的宝钢,每年的专利申请量增长都在百分之二十以上。黄浦江畔的张江科技园区,更是对上海实施“科教兴市”战略,起了引领的作用。3800多名“海归派”在这里创业,数以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这里落脚。产学研一体,形成强势,为上海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提供着丰厚的滋养。

    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上海不仅靠政策推动,更提高到法制的高度。一部科技创新条例,法规规章,条分缕析,成龙配套。科教兴市用法制保障,不能不说,这也是一种高起点。

    所有这一切,算不上惊天动地。局外人看来,上海的“科教兴市”更象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整体性的提高创新能力,综合性地提高城市竞争力,最终成就东部发展的龙头,――找准了自己科技、人才的优势,上海,雄心勃勃。一年的奋斗也在证明,智力开道,“华山一条路”完全走得通,正所谓“智取华山”。
来源:中国广播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