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理论·评述 | 综合报道 | 东北振兴 | 西部大开发 | 中部崛起 | 东部新跨越 | 图片中心
 
黑龙江自主创新 掌握振兴发展核心力量

2005年04月15日 11:37
    黑龙江曾有许多享誉国内外的大品牌,今天,如何让老工业基地在新一轮竞争中继续保持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成为“老兵”续写“新传”的助推器。

    据CCTV报道,我现在是在位于哈尔滨的全国最大的发电设备制造厂——哈尔滨电机厂,就在这个车间里,已经开始生产三峡右岸70万千瓦发电机组,对于这样的发电机组,哈电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从我手里的螺丝到身后直径10米多重达450吨的转轮完全是由他们自主研究开发生产的。

    可就在8年前,我们自己的三峡电站左岸14台发电机组招标时,还只能找西门子、阿尔斯通这样的国外公司,这让在哈电工作近50年的吴老心里很不是滋味。

    哈尔滨电机厂技术顾问吴新润:没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我们只能当别人的小伙计,三峡左岸(发电机组)招标就是这样,我们就当了外商的小伙计,结果我们干的活,干了40%,而收入的份额只有20%左右。

    记者:原因是什么呢?

    哈尔滨电机厂技术顾问吴新润:原因就是我们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为了这核心技术,吴老和同事们开始了连续3年的科技攻关。

    哈尔滨电机厂副总设计师孙玉田:像这样的通风模型,每台(花费)大约需要110万元,在过去企业轻易是不会做这样的实验的,但仅去年一年,我们已经做了三峡、小湾、拉西瓦三个巨型发电机组的通风模型实验。

    终于在去年,完全自主技术的世界第一台70万千瓦空冷式发电机组在哈电诞生了,而接踵而来的就是出乎意料的效益。

    哈尔滨电机厂经理吴伟章:那么在三峡右岸(机组成功)以后,我们就在小湾、龙滩、拉西瓦这样具有世界挑战性机组招标中,击败了世界著名的发电设备制造公司。

    除了水电机组,去年哈电自主研制开发的产品多达26项,产品定单一下都排到了2010年。

    哈电集团副总经理苗立杰:我们的发电设备的制造的产量已经突破了1500万千瓦,这是一个历史的之最,我们的销售收入和产值都双双突破了百亿元大关。

    实实在在的发展,让自主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今天哈电自发的追求,而对于黑龙江来说,面临的问题是怎样让这种创新着的哈电变得更多。

    据了解,目前黑龙江科技人力资源居全国第7位,但科技创新能力却排在了全国第13位。

    技术创新,企业想不想是关键,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就无事可为,所以从去年起,黑龙江全面启动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的刘兴汉教授就成了这个体系的一分子,他研究成功的治骨折药物被哈药集团给相中了。

    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刘兴汉:照以前我发表文章以后,这个研究成果也就放下了,如果能够根企业合作的话那这个成果就从原来的纯理论的研究,发表文章,转化到直接生产。

    比刘教授更兴奋的是哈药,因为他们正在寻觅一个能成为市场“杀手锏”的技术项目。

    哈药集团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会成:应该说国内市场它(这个项目)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巨大的。

    记者:为什么?

    哈药集团生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会成:因为全国骨折患者一年有将近百万人。

    促成今天联手局面的就是政府专门组织双方见面,并且投入100万元帮助组建了一个校企研发中心,让同在一个城市,鸡犬相闻,却从没有正式往来的哈药和哈医大形成了强强联合。

    目前,黑龙江已经围绕制造、化工等6大重点领相应成立了6个科研单位和企业合作委员会,建立了90个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启动了科技信息、转化、投资等5个资源库的建设。

    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孙尧:建立黑龙江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主要就是要推动“政(政府)、产(企业)、学(学校)、研(科研单位)、金(金融)、介(中介机构)”六个要素的有机结合。

    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黑龙江给政府的定位很简单,就是做好服务,通过政策、资金手段为一切技术创新有利资源的整合创造条件,所以,东北振兴开局这一年多,黑龙江自主知识产权申请数量就突破了6000件。

    【记者感言】黑龙江的大企业就像一驾巨型马车。政府现在已经伸出了手,有力地推动它启动,作为市场和创新主体的企业,则需要紧紧抓住市场这另一只手,迅速转动起来,在两只手的作用下,自主创新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来源:央视网
 

关于我们 内容宣言 网站大事记 网站攻略 广告服务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