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太空生物 > 正文
 
图文:可载动物航天的技术卫星(图)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09月26日 06:53

  技术试验卫星,是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人造卫星在发射之前须经过一系列的地面试验,但为了更加全面地考验卫星的技术性能,还必需把卫星发射上天加以验证,技术稳定了才能正式应用。

  “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它的主要任务是试验星上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温控系统,长寿命遥测设备及无线电线路性能,并进行其他太空环境的探测。“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一年,但它实际在太空工作了8年之久,直到1979年6月17日才陨落。

  技术试验卫星中最让人感兴趣的是生物卫星。我们知道,在载人航天之前须先进行动物试验,看看动物是否能适应太空生活,失重、强辐射的环境对发育、遗传、生育有什么影响,应采取什么防护措施,然后才能慎重地将人送上天。那些携带生物上天的卫星即是生物卫星。

  中国在1990年10月5日发射的返回式卫星上也进行了太空动物试验,两只雄性小白鼠率先光顾宇宙。它们在天上生活5天零8个小时,由于种种不适应,在返回地面之前死去了。

  美国的技术试验卫星,进行了很多实验,如话音通信;卫星导航;无线电传输等,为美国以后的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卫星的研制与应用作了大量准备。

  前苏联自1966年起开始执行专门研究空间生命科学的生物卫星计划,基本上每隔1至2年发射一颗生物卫星。星上载有猴子、狗、白鼠、乌龟、苍蝇、细菌、藻类、植物种子等生物,科学家对它们进行了重力生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实验。卫星飞行最长时间为22天,最短为5天。前苏联的生物卫星计划是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东欧诸国、美国、法国等都参加了实验。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