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教育
日本从明治政府颁布废止汉方医学的法律起至1972年几乎在所有大学中,都没有正规的传统医学教育。随着社会的高龄化,成人病、老年病、难治病的逐渐增多,传统医药民间需求量的扩大,目前已有部分相关大学开设了传统医药学课程。同时传统医药学学术活动也广泛开展。
日本中医药与因特网
当今,因特网不仅在日本的医政管理、临床、医药产业、新闻出版和教学等方面得到普及,中医药领域中的汉方、针灸、气功、健康食品、药膳以及各种民间疗法的内容也纷纷在网上亮相,给中医药在市场上的竞争注入了活力。
日本的因特网排名世界第二.它是在90年代初开始迅速推广的。1996年,因特网在日本的使用者大约就已经有530万人以上,到2000年则达3千万人以上.其中,医疗网络的利用者主要以大学、研究所为主,其次则是政府、医院、企业以及个人。
医疗信息因特网是公开为社会提供医疗知识、技术、信息的场所,其特点是在内容上专业性与科普性共存。人们可以按其所需查询这一日新月异的“电子图书馆”。这个“电子图书馆”不仅可以节约巨大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根据分类检索,只需徒手之劳便可得到世界上各种公开信息。使用者还可以把自己的需求用E-mail��电子邮件传达信息并接受反馈。这种对话是双相的反馈,可以使人们相互增进了解。此外,医疗因特网中不仅具有综合性、管理性、技术性和画像处理的传真机能。声音判断功能,还具有传统医学问诊并提供汉方处方的功能。由于借助因特网可以建立文献数据库并能进行检索,因此在因特网的运用上,不仅活跃着临床第一线的医师、药师和研究者,同时也活跃着患者和经营者。电脑的普及使各种传统医学与保健活动的信息普及度大幅提高上,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活跃局面。与此同时,进入因特网后,不仅可以得到全球性的多种信息资源,而且可在家接受网上的各种授课教育。
由于因特网的推广,使医疗尖端技术把国际与国内、基础与临床、诊断与治疗、定量与定性、宏观与微观、现在与未来的研究紧密地联结起来,也促使医学的信息向功能化、网络化方面快速发展。日本因特网种类繁多,主要分为六种.
1.医政药政管理的因特网
日本厚生省的电脑主页于1996年4月开设。其主要的内容有:厚生省的方针政策、制度法规、紧急通报、报道资料、统计数据、医疗事故分析结果以及厚生省的组织情况和管理信息。在目前发表的资料中,最多见的是关于求加热血液制剂引起艾滋病感染的事件报道,也有关于小柴胡汤副作用的报道。最近,厚生省开设药物副作用信息专栏,并开始把新药临床研究的信息公开在因特网中,以增加新药审查的透明度,保护患者利益,防止药害发生以及虚假病历出现。从社会效益上看,由于近来日本医药界事故频发,使日本民众对现行的医疗不满、不信和不安感增加,因此导致了人们对医疗信息的关心,而因特网的开设则为信息的公开提供了方便。
2.传统医药领域的因持网
在大多数医师没有汉方知识而需要使用汉方的日本,电脑检索汉方法使利用传统医药因特网的医师和药师开始增多。同时,个人开业的针灸院,汉方医院为了争取患者,也自己开设主页。内容不仅以自我宣传为主,还有海内外最新医疗技术,难病的诊断与治疗,疾病新疗法,实验室检查的新进展,以及新药的应用与结果。汉方网络中还有介绍传统药物在日本起源与发展的主负。其内容涉及药物栽培、植物园的介绍,汉方应用情报,汉方制剂总览,汉方的组成、配制和用法,以及汉方药店的情报介绍等。汉方药物的说明,服药指导和副作用的介绍,针灸医院及医师的名册,世界针灸组织的介绍及情报的发信联网。汉方及针灸医学的新疗法,针灸医师的权利以及义务等等也载入了网络。其他方面,世界各地医药品开发信息、汉方加工新工艺、汉方资料、医案介绍、电脑通信贩卖,以及购药时的选择、鉴定方法也可通过电脑查询。
3.与科技相关的信息
因特网中为基础研究提供了最新技术的开发动向。新药开发,学术论文,医药书籍,医学教育和各研究所的研究业绩,以及学会、国际交流活动的信息,应有尽有。
4.以大众普及为对象的信息
在医疗因特网中有根据所给条件,以简单明了的回答形式检索治疗信息的内容。患者既可以从病名检索,也可以从症状开始检索,同时又能检索治疗用药。患者可能通过因特网选择医院,并能进行预约。而随着因特网带来的医疗知识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也减低了药物严重副作用的发生率。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关心的增加,各种自然疗法,健康食品,营养诊断与健康检查等主页也应运而生,处方解说、生药图像、药用植物的联网、药用植物园、汉方教室、养生等与汉方等内容的主负更是不断涌现。
5.汉方经营者和制药公司
汉方经营者、针灸院,以及各种施行自然法的医院利用因特网作为广告。制药公司也用其为自己树立形象进行商品宣传。
6.网页上的警察:110
有110号台专门网页,使不法医疗和假药、药害等问题公开曝光。也有反映医院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医疗纠纷的处理、法律咨询与道德法庭等方面的内容。此外,器官银行的数据(角膜。骨髓与器官移植的信息)则作为特别信息上网。
中医药学教育现状
近年来日本多数的医科大学中设置了传统医学临床研究部门。在大学教学中增设传统医药学教育课程的医科大学、齿科大学、药科大学也明显增多。三者实施现状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药科大学、齿科大学、医科大学.业余教育在中医药教育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一)日本的药科大学
日本约半数以上的药科大学、药学部以不同形式开设了传统医药学讲座。少数学校是属于必修课程,如北海道药科大学。但大多数是作为选修课程而设立。随着形势的需要,实施比较早的东邦大学药学部、日本大学药学部、昭和大学药学部、歧阜大学药学部、九州大学药学部、熊本大学药学部、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药学部、北陆大学药学部、北海道药科大学、近签大学药学部等,其传统医药学教育的时间和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药科大学的传统医学教育内容与医科大学有所不同。日本的法律规定药剂师不能直接触摸病人。所以药科大学的传统医药学教育对于腹诊、脉诊、针灸等内容讲的相对较少,对处方的临床应用、和汉药学和生药的特性、生药的炮制、药性及药味讲授得比较多。
(二)齿科大学
最近数年来,齿科大学加强了传统医药学的教育科目。但教学时间不是很多,所用教材大多是医科大学使用的内容。其教学内容偏重于针刺镇痛、针刺麻醉的理论与实践。教育形式多在麻醉学讲义中加讲汉方理论知识。
(三)医科大学
医科大学中的传统医药教育到目前为止,医科大学和大学医学部中,正式、系统地实施传统医药学教育的只有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和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在这二所大学中,汉方医学教育作为必修课程被纳入教学大纲中。由于日本医科大学的学生是以学习现代医学为主,所以传统医药学教育学时极为有限。一般6年制医学教育中汉方教育只占30~50学时。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正式的传统医药学教育开始于1992年。传统医药学理论部分的课程安排在入学的第三年和第四年,属于必修课程,医院;临床实习安排在第五年和第六年,属于选修课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的传统医药学教育开始于1993年,校内设有独立的和汉诊疗学讲座。传统医药学教育课程安排在第五年,一次3个学时,共10次,属于必修课程。并设有医院实习。除这所大学以外,还有一部分医科大学、医学部以选修课程的形式实施传统医药学教育,如三重大学医学部、山梨大学医学部、昭和大学医学部、东京大学医学部等。教育内容多以汉方的基础理论和汉方临床实际为主。腹诊一般作为必讲内容,针灸理论和操作技术也是教学中的一部分。
(四)业余教育
汉方药(汉万颗粒制剂)“商品”化以来,提高了汉方药运用的简单性、广泛性。由于临床医师在大学期间没有接受过传统医药学教育的人占大多数,造成许多医师使用汉方药的障碍。为了使在籍的医学生和临床医师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汉方教育,日本的许多东洋医学学术团体、各地区的医师会和汉方药生产厂家,在日本各地以各种形式组织汉方讲习班、研究会。各种各样的研究会促进了对在籍医学生的汉方教育。在籍医师多从汉方药生产厂家组织的汉方讲习班和研究会中接受汉方教育。津材制药、万有制药、小太郎制药、株式会社等都以不同形式组织各种讲习班和研究会。讲习班多以汉方医学的基础理论、临床应用为主,由浅入深。研究会多是专题讲座、现代研究成果报告等内容。日本的汉方药产业和学术团体开展的种种教育形式,对日本汉方医疗的复兴,对推进以现代医学为主的汉方研究起到了很大作用。
摘自:中医药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