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亚洲 > 正文
 
日本汉方药与中医药

2004年01月01日 13:10

  日本是传统医药的一大消费市场。自1976年开始,210种汉方制剂逐步被纳入日本的国民健康保险体系,随之日本的药用植物栽培业、汉方制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中国之外生产天然药物制剂的另一大国。本文通过对日本传统医药现状、日本药用植物的栽培与生产、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考察与分析,希望能为香港和中国内地中药业发展及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汉方药与中医药
  在中日两国间,中医药学与日本的汉方医药学常被混为一谈。实际上,日本的汉方医药学是日本化了的中医药学,两者相互关系亦可以喻之为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1. 汉方药的历史沿革
  日本目前使用的汉方药以《伤寒论》处方的制剂为主。四世纪中期,中医药经由朝鲜传入日本;到遣唐使时,中国医学已开始直接传输到日本。这一流派后来被称之为“古方派”。
  据日本史料记载,日本的室町时代即中国的金元时期,医学界正值以补法为主的李东垣、朱丹溪学说盛行。日本人田代三喜从中国留学后回国,对李、朱学说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后其弟子曲直濑道三将其发展,这一流派后来被称为“后世方”的汉方流派。该学派的特点以滋养强壮为主,多使用具有延年强壮功效的上品中药。尽管金元四大家中尚有“攻邪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张子和,但他们的理论并未能对日本的汉方学界产生相应的影响,以至在今天,日本在生产及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汉方制剂,大多数是偏于滋补、和解的温和性处方。
  2. 日本的传统医药教育
  日本从明治政府颁布废止汉方医学的法律起,传统医药偏居一隅,处于自生自灭的局面。至1972年,几乎所有大学都没有正规的传统医学教育。目前已有部分大学如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北陆大学等将汉方医学教育纳入了教学大纲中。此外,约半数以上的药科大学以不同形式开设传统医药学讲座。但日本的传统医药学教育与中国不同,目的不是培养专门的中医人才,只是为了使一部分在籍的医学、药学学生和正在临床运用或想运用汉方药的医师或药剂师能在适当范围内正确运用传统医药学疗法。实际上日本的传统医药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现代医学的补充教育。日本迄今尚没有一所正规的培养汉方药或中医药人才的大学。
  3 .汉方药的临床
  目前在日本,临床上有80%左右的医师在不同程度上使用着汉方药,一些大学的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但其中95%以上的医生仅使用以颗粒剂为主的汉方制剂,这种治疗方式被称为“颗粒剂汉方”。临床医师们一般只凭厂家提供的处方解说手册作为药物指南。汉方颗粒剂虽方便携带和服用,但毕竟种类有限,且不利于辨证加减。因此,在日本“小柴胡汤事件”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激进的振兴汉方医学与汉方现代化、科学化的口号中,日本汉方表面上确实表现出一片繁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药用、轻理论、一切以西医诊断为是非标准、向西医学一边倒等弊端所带来的问题逐渐显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正确的中医理论作指导,应用上必然会出现偏差。日本的中医药确实需要一次再普及。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