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业界评论 > 正文
 
三关拷问新联想:联想果真会被彻底拖亏吗?

2004年12月14日 09:03
    各执己见,莫衷一是,在联想收购IBMPC业务传闻炒翻天的时候就是这样,而现在消息明朗后表现更甚。

    上周末杨元庆与戴尔之间发生的口水战成为这一分歧的代表性事件。能不能消化庞大且处在低迷中的IBMPC成为所有分歧的焦点。

    柳传志说刚开始做这件事情时都睡不着觉,可以想象,联想高层已将这件攸关联想命运的大事翻来覆去多少遍,几乎所有的难题都被考虑过了。这些难题包括:联想的利润会出现下滑吗?IBM原有客户能够保留下来吗?IBMPC的人员会留在新联想吗?一个带有国有企业性质的公司如何与一个西方跨国企业对接?

    收购完成那一刻,柳传志表现得喜形于色,他似乎已考虑到所有问题。但数天来IT业界愈演愈烈的争论意味着,并购所产生的诸多悬念远远没有解开,留给新联想的尚有太多问号。

    联想会被拖亏吗

    联想完成的是一次“收益稀释性并购”,由于吞并的IBMPC处于亏损之中,因此从管理学角度这样定义这次并购没有错误。

    联想刚刚完成的并购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年前的TCL收购法国汤姆逊案,当时久久在国际化道路上未有大突破的李东生决定以收购的方式到国外开疆辟土,但不久前TCL的财报显示,两次大的收购短时间内拖低了TCL的利润。

    国际上类似的收购案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但无论怎样,这种收购方式对管理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数字显示,2003年,IBMPC部门的销售营收为95.6亿美元,但净亏损却高达2.58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产品保修所带来的5.86亿美元的支出。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收购IBMPC部门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度增加,联想预计到2007年规模效应可以为该公司每年节省2亿美元的支出。不过在这种规模效应形成之前,未来两年内联想的利润势必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

    业绩下滑,至少是短期业绩下滑,外界普遍质疑联想此次收购后的盈利能力。但联想方面却发出完全不同的声音,柳传志表示说收购完成后,联想集团的利润将获得大幅增长。他还以“卖油条”做比方说,IBM一直是以高投入取得高回报的方式在做市场,这就像是穿着西服在卖油条。卖油条有卖油条的方式,到了联想手上后,就会取得更高的效率。

    作为管理大师,柳传志的一番表态很快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人们都在猜测联想拯救IBMPC的金丹妙药是什么?

    柳传志的高调回应与杨元庆的底气十足无疑与以下事实有关,那就是戴尔已在全球各大市场都取得了第一,而只有在中国它屈居联想之后。启动“圆梦”等一系列行动,低价战略抢占中低端市场,2004年联想的PC销量将达到370万台,预计联想2004年出货量增长率将高达30%,优于戴尔25%。

    “穿西装卖油条”这是柳传志对过去IBMPC的评价,看来未来的新联想一定是要换上一件新衣裳了。

    成为世界制造业重要角色的中国企业要想做大并生存下去,必须走出区域市场。从这个角度看,柳传志、李东生们作出抉择是必然的,也就是说,在跨国公司纷纷到中国寻求低成本制造的时候,中国企业必须把低成本制造输出到西方。

    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升级的时代扮演着制造业替代者的角色,中国企业完全有机会成功。但有时人算不如天算,就在几周前,李东生已对他早前18个月让汤姆逊彩电业务扭亏为盈的说法有所保留,从这个角度看,联想的整合之路恐怕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IBM客户会流失吗

    失去原来IBM的部分企业客户,这是新联想最先可能出现的一个并购危机,12月10日联想在港复牌后全日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海外投资者有这样的担心。

    采用双品牌战略,新联想正在全力预防危机的产生。柳传志在8日说,联想未来18个月还是可以用IBM的品牌,18个月后我们会采用IBM和联想的双品牌,到5年后再打联想的品牌。

    提升国际化形象,聘请该公司任命IBM高级副总裁担任CEO,特别是将总部搬到纽约,这些都是联想已经意识到投资者们的顾虑和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动作都是为了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联想的战略转移已经开始,也就是说未来的联想将是一家公开上市的国际化大公司。IDC认为,联想的上述举措非常明智,对于消除客户的疑虑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联想的行动大刀阔斧,押出的赌注极大,但迄今外界忧虑并未消除。很多人士说惠普

    和戴尔公司等竞争对手很可能会乘虚而入,试图说服一些动摇的客户转向它们的阵营。戴尔公司将可能利用价格作为武器争夺IBM和联想的业务,惠普公司也可能追随其后。有分析人士评论说,现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为了挽留客户,IBM和联想可能需要在价格上向客户作出适当让步,而这其中成功的留住关键员工是IBM和联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例如IBM公司的800名负责PC销售的代表,如果让他们流失将给联想带来很大的损失。

    我们的员工现在还都处于震惊状态,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这是并购消息公布后,IBM在纽约的工会代表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作出的表示。据说有的员工称以前是为IBM工作,而现在是为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工作,这让人感觉前途莫测。

    而就在并购后,另一个不知确实与否的消息也让人感到事情的复杂,那就是据海外媒体报道,IBM在台湾的员工正争取调到其他部门,避免被纳入联想集团。

    除去能否保留住IBM客户这个问题以外,人员的稳定已成为新联想的头等大事。

    作为回应外界的疑问,IBM高层在周三的员工大会上向即将转投联想旗下的员工保证,他们的职位是安全的,薪水及福利待遇大致会跟IBM保持同样水准。另外很快联想的高层们作出表态,财务总监马雪征指出,收购IBM业务后没有裁员计划,而新联想首任CEO史蒂芬?沃德称在员工方面,除了从事制造业务的工人,IBM在中国仅有200名员工,而联想在中国以外基本没有员工。公司在美国的合并计划非常简单,所有在美国的联想员工都是以前IBM的人员;在日本也基本一样,IBM的人员成为了联想的员工,完全不需要整合。

    史蒂芬?沃德的表态意在打消人们的疑问。事实上人员地震是联想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之一,这不仅会影响到未来的整合,另外在柳传志和杨元庆的眼里,IBM的PC队伍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技术人才资源。

    新任CEO是他们原来的主管,新联想此举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此稳定员工。但这一切似乎改变不了什么,种种迹象显示,IBM员工还是愿意从IBM离开。
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