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齐鲁见闻 > 正文
 
谋划制造业强省 山东圈定大企业战略

2004年09月09日 10:00
    培育发展大企业集团,坚持打造强势企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促进山东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山东坚持实施大企业集团发展战略,以此推进全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为建设制造业强省、为保持山东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0亿”企业4年增加120户

    为打造强势企业,山东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创一流工作、创一流品牌、创一流环境”的活动,积极推进“人才强企、科技兴企、信息强企、文化立企”战略。

    同时,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有不少集团因实施改制被分立、兼并、重组、控股,实际经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反映各地和大企业集团的要求,山东省根据200户省重点集团的五大主要特点:一是规模大,二是核心竞争力强,三是制造业占主导,四是半岛制造业基地是龙头,五是企业活力增强(200户企业中,民营企业有75户,外资企业8户,非公有企业占了42%),用深化改革、系统整合、机制创新、创新市场链再造、先难后易创名牌等招术,使企业形成了适应性更强、技术档次更高、附加值更大的产品结构,推动了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至今年7月底,20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集团)中,有11户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分别是海尔、胜利油田、山东电力、济钢、海信、中石化股份齐鲁分公司、重汽、莱钢、魏桥创业、兖矿、青钢。11户实现营业收入2148亿元、利润168亿元、利税268亿元,分别占200户重点集团的42%、44%和43%。全省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集团由2000年的68户增加到188户;过50亿元的达到35户。海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27.5亿元,同比增长45.2%,利润9.4亿元,增长42.7%,利税20.5亿元,增长33.1%。全年营业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元,实现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

    今年山东首次推出的工业100强,其实现营业收入6358亿元、利税782亿元、利润431亿元,分别相当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42.6%、48.8%和47.1%。在轻工、石化、机械、冶金、纺织等支柱产业中,形成了一批对全省结构调整具有导向作用的大企业集团,大企业集团成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标志。

    另据国家统计局今年三月公布的2003年全国1948家大型工业企业名单,山东有263家企业上榜,排在全国首位,比第二位的江苏多56家,比第三位的广东多83家。全省比上年新增了81家,新增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大企业集团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骨干和重要支撑,大企业集团建设成为山东经济的亮点和品牌。

    对此,山东省省长韩寓群颇有感慨,指出大企业集团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一个象征,是参与国际竞争、国内市场竞争的一个能力和水平的体现。山东通过大企业集团的培植和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发展道路。

    发展目标锁定“三个一批”

    目前,山东提出要以建设制造业强省为总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提高大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为重点,提出了“三个一批”的发展目标。

    一是发展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到2007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达到70户以上,其中100亿以上的达到30户;到2010年,营业收入50亿元以上的达到100户,其中100-500亿元达到40户,500亿元以上达到10户以上。

    二是围绕汽车、船舶、食品、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家电、电子信息七大产业,发展壮大一批优势产品和潜力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三是围绕骨干企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壮大,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到2007年,力争创中国名牌产品100个以上,争创20个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海尔式品牌企业。

    山东省政府指导各地,要坚定不移的走有中国特色,有山东特色的大企业集团发展道路。在结构调整中,处理好大企业集团的主导产业与多种经营的关系,处理好发展高新技术与改造传统产业的关系,处理好扩大产品能力和拉长产业链的关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目前传统产业仍然是山东省的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传统产业不能随着市场要求进行改造的话,总有一天会削弱的。特别是发展装备产业,靠一般的中小企业难以胜任,只有依靠大型企业集团去加快发展。现在必须高度重视七个产业链的配套协调,尽快的形成产业集群,提高自我配套水平。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以引进大型企业最终产品为龙头,紧接着把零部件搞上去。对标世界500强找准自己的差距,加快创新步伐,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同时,山东省委、省政府强调,大企业集团要着力推进八个方面的创新:第一,推进理念创新;第二,推进制度创新;第三,推进管理创新;第四,推进技术创新;第五,推进营销创新;第六,推进品牌创新;第七,推进资本运营创新;第八,推进文化创新。
来源:巨灵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