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材料证明,距今8000多年前,原始人群即已栖息于湖南广阔的山川之间,并转入定居的农耕生活。公元前1500年左右,湖南大部分地区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逐步向阶级社会过渡。商中叶后,在中原文化影响下,湖南进入青铜时代。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势力越长江、洞庭南下,融合原有土蓍文化,形成了有独特风格的楚文化,经济发展有了相当先进的水平,铜器制造和使用更加广泛,并开始进入铁器时代。湖南成为楚文化发展和传播的重要地区。 两宋时期,由于辽、金先后对北方和中原地区的统治, 政治中心逐步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迁,从而加速了湖南发展的进程。 洞庭湖区和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水利事业日益发展,土地大量垦殖,粮食产量日益增多,至明、清遂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经济作物和手工业生产,也随之广泛地发展起来。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教育也相应发展。宋初全国有四大著名书院,而湖南得其二,即长沙脑缆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湖南相继涌现了不少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宋代理学始祖、道州的周敦颐,明代的大学士、茶陵的李东阳,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和爱国者、衡阳的王夫之等。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入和清王朝持蔚腐败,湖南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阶级斗争进一步尖锐化。至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一方面,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太平军进入湖南,得到湖南人民的有力支援;另一方面,在曾国藩、罗泽南、左宗棠等人主持筹办下的湘军,充当了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主力军。湖南成为革命与反革命、进步与反动两种势力斗争最激烈的省区之一。 在清光绪变法维新运动中,湖南出现了谭嗣同等进步的知识分子,他们热烈主张变法维新。在谭嗣同等人倡导和组织下,《湘学报》、时务学堂、《湘报》相继开办,南学会和其他学会纷纷成立,各地办学堂,除旧布新,蔚成风气。近代机器工业在湖南也开始产生和发展。湖南一度出现了维新的大好局面,并给南方各省以很大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湖南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03年,黄兴、宋教仁等创立的华兴会,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革命团体。杰出的革命宣传家陈天华撰写的《警世钟》、《猛回头》等,在全国起了巨大的革命激励作用。1906年冬爆发的间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国内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武昌首义后,湖南成为“首应”的省区,并在起义胜利后迅速派出湘军援鄂,给武昌革命政权以很大支持,推动了其他各省区的反清独立运动。辛亥革命后,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湖南的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迅速成长,新型知识分子队伍逐步扩大。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更促进了湖南人民的觉醒。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发起组织“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中国,决心走俄国革命的道路。 1919年,“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湖南的历史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在湖南传播。1920年冬,建立了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和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0月,中共湖南支部成立。次年5月,建立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从此,湖南人民的革命斗争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1922年秋冬,中共湘区委员会领导粤汉铁路、安源路矿、水口山、长沙泥木、织造、铅印等行业工人的大罢工,获得了重大胜利。1923年9月,衡阳岳北农工会成立,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开始在湖南出现。国民党、共产党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工农运动进一步高涨,湖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最发达的省份。毛泽东对湘潭、湘乡等五县进行了考察,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927年5月,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12日在上海背叛革命后,又于5月21日在长沙发生叛变,镇压革命群众,史称“马日事变”,之后,中共湖南区委和工、农两会发动十万农军进攻长沙的计划失败。同年9月,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身份和湖南省委一道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在农村开辟了全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随后几年中,在彭德怀、贺龙、关向应、黄公略、滕代远、周逸群、任弼时等领导下,湘鄂赣、湘鄂西、湘赣、湘鄂川黔根据地相继成立。这些根据地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多次“围剿”,坚持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发动“七七”事变后,激起了湖南人民的抗日怒潮。“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团体和各种救亡刊物纷纷出现;徐特立、王凌波被中共中央派来长沙,建立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省政府主席张治中,也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方针。抗战初期,湖南的抗日救亡运动进行得有声有色。但1938年11月,蒋介石以“焦士抗战”之名,密令纵火焚烧长沙城,接着反共分子薛岳代张治中任省主席,抗日热潮迅速下落。 1939-1942年,日军三次进犯长沙, 1943年进犯常德,均遭到守军和群众的抗击。 1944年,长沙、衡阳相继陷落。1945年4月,日军进犯湘西,遭守军抗击后退回。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下旬,中国代表何应钦等在芷江与日军代表接洽受降。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国支持下,横征暴敛,拉夫抓丁,发动内战。中共湖南省工委以长沙为重点,组织领导了“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民主运动,在农村则发动农民反对征兵、反对征粮和征税。与此同时,省工委和各地党组织成立了2万多人的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南下作战。 1948年8月以后,中共湖南省工委开展了争取省政府主席程潜及其部下的工作,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两将军领衔发出起义通电,湖南宣布和平解放。湖南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