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旅游 > 半岛e游 > 正文
 
西霞口:和谐社会的典范

2005年04月25日 10:20

    西霞口,是坐落在山东半岛最东端荣成市的一个小渔村。

    西霞口村500户人家,1300人,可外来打工的却有3000余人。西霞口集团下属大大小小50多个企业,造船厂能造5000吨以下的各类船舶;轮船公司有各种国际货轮、油轮。2004年集团经济总收入16亿元,西霞口村总资产超过30亿元,纯收入1.7亿元,村民人均创纯收入13多万元。

    西霞口村三面是山,一面靠海。山窝窝里只有一点平地,铺满海边的沙子也就算是好地了。既没古迹也没名胜,然而到这里来旅游参观的人摩肩接踵,门票收入今年国庆期间就收了300多万元。聪明的西霞口村人将村后临海的山头辟成了野生动物园,虎啸狮吼,鸟鸣猿啼。一栋栋别墅般的农舍,掩映在小桥流水、鲜花绿树之中,自然吸引来八方游客。

     198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渔村。山坡坡上的石头缝里勉强可以种点苞米,就这样的地也人均才六分,种一斗,打十升;出海打鱼吧,船小难远航,打来点小鱼卖不出去,只好放烂沤成肥,上到田里壮玉米。当时任村支书的田文科告诉记者:那时生产队晚上开会买不起灯油,队委会开会要记录,买不起纸。他只好找些旧报纸,把报纸边裁下来钉成小本。

    在西霞口老年活动中心,记者采访了几个正在这里打牌、聊天的老渔民。聊起西霞口的变化,1947年就入党的田文典老汉那张被海风吹皱的脸立即绽满笑容:“10多年前,咱这村半年糠菜半年粮,年年吃返销粮。国家一年就要用2.5万公斤返销粮喂咱村这千余口。进出没条像样的路,打了柴要翻山越岭背出去换钱。远的不说,1988年,我们村里还有40多个光棍讨不上老婆。”

    一旁的田文荣接过话:“如今可不同了,别说年轻人不会打光棍,上年纪的人刚一没老伴,媒人就踏破门。”边说边瞅着田文典老汉乐。原来,今年77岁的田文典,不久前老伴去世了,现在“夕阳恋”又组成了新家庭。几个老渔民也你一句我一句地插话说:现在是做饭用电,看病免费,孩子上大学村里给发钱。五六十岁上了年纪的,每月领完工资领粮油蔬菜券,想吃什么,上超市拿。年底,还按股份分红,再不济也分个万儿八千。

    站在繁忙的西霞口港,只见蓝色的海湾里,浮漂点点,那该是村办水产科技开发公司养珍品鱼、鲍鱼的网箱吧,听说他们一年就可育鲍鱼苗1000万头,海参苗800万头。码头上,一艘艘即将开往韩国、日本的巨轮正在启碇,西霞口村用自己的投资,已把原先的一个小小渔码头建成了国家一级港口,真个是“陆路通全国,海路达五洲”。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