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技术创新 > 正文
 
汽车业与知识产权捆绑前进 技术创新谋出路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4年10月26日 21:01
钮京晖
    谈到汽车科技,很容易跟目前国际国内敏感的一个新词语——“自主知识产权”联系起来。自主知识产权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保障,而汽车行业是经济领域中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当然也不例外。 

    跟汽车相关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和商标这两大块。总体上讲,无论是专利还是商标,在我国目前的汽车行业中所起的作用都还有很大的发挥余地。

    从专利技术来看,大致要经历研发、生产、销售这样几个环节,专利制度起作用的关键环节是研发和生产,它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使技术资本化。这种知识资本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难开发而易传播。据了解,国内相当一些汽车企业并不是靠真正由自己开发的产品去占领市场,而是靠别人已经开发出的产品成果来盈利。正因为如此,我国汽车企业因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诉案时有发生,赔偿额已达10多亿美元,几乎相当于我国汽车行业全年的利润额。

    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专利技术的“含金量”问题。目前我国汽车企业所申请的发明专利还不多,恰恰是一些工程技术人员个人或一些手工作坊在专利的申请上比较积极,造成汽车行业在专利质量上存在着一定的水分。人们不妨留心观察一下:在轿车上用来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专利中,国内作坊式汽车企业较之专业研发队伍或者引进的跨国公司来说,二者在国家专利局备案的专利数量不相上下。但是,前者的专利虽然申请下来了,却无法应用到车上去。专利要想发挥重要作用,其着眼点必须放在技术的质量上,具有高技师科技含量的专利才能发挥出明显的作用来。

    跟汽车相关的另一大块知识产权是商标权,或者谓之品牌。这是汽车企业知识产权的外在体现。显而易见,一个驰名商标,可以潜在地引导消费者的选择。

    同专利的情况一样,许多企业在商标这方面目前的保护意识也不够强。长期以来,我们有这样一种思路:在合资过程中,中国汽车工业走本土化的路,最后变成中国的品牌。但是,20年过去了,国产汽车中的驰名商标仍然不够强大,目前的三大国有整车生产企业都与国外大型汽车企业有各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而并没有创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不得不依赖一轮一轮地引进跨国公司的产品过日子。刚刚过去的几年里,就发生了诸如丰田公司诉吉利轿车侵犯商标权案等重大涉外知识产权案件20余起,大量的诉讼成本花在了完全不能产生价值的过程中。商标权的问题解决不好,或者没有自己的品牌,无论生产多少轿车都是别人的辉煌,永远都是廉价的打工者。

    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这项产业拱手让给他人或受制于他人。知识产权制度是世界通行的工业科技蓬勃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武器之一,又是一个尚未完全被开发和利用的领域。我们的汽车工业只有抓住专利和商标这两个关键环节,切实踏上工业发展与知识产权捆绑前进的高速路,才能有效提高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老百姓才能更大限度地从中受益。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