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时政社会 · 金融证券 · 产业经济 · 食品安全 · 国际经济 · 地方经济 · 时尚生活 · 文化产业 · 中经视频
 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制造·自主品牌 > 正文
 
他们改变了高端玻璃市场格局(27)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01月26日 10:26
     1971年9月23日,在我国玻璃发展史上,是一个值得永久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工业性生产实验线在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浮法玻璃打破国际巨头的技术封锁,突破了浮法工艺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我国浮法玻璃工业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国家科委不仅将这一重大科技成果命名为“洛阳浮法工艺”,而且还颁发了金质发明奖章与国家二级发明奖证书。

    目前世界浮法玻璃生产线已达205条,全部是购买英国专利,惟独我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洛阳浮法玻璃工艺,被玻璃界公认为世界三大浮法工艺之一。

    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从此成为我国玻璃工业的一面旗帜。

    用“1.1毫米”打破垄断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显示器行业配套产品和高级轿车前风挡玻璃对1.1毫米以下的超薄玻璃需求量大幅增加,促使世界浮法玻璃巨头纷纷向超薄玻璃转型,以获取巨额的商业利润。

    玻璃越薄,大大超过了玻璃工艺的控制范围,拉引难度就越大,科技含量就越高。因此,世界上只有日本、比利时两个国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1.3、1.1、0.7毫米浮法玻璃,形成对超薄玻璃的垄断地位。

    我国已成为世界导电膜、电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的生产基地之一,对超薄玻璃需求每年都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长,市场缺口非常大。我国由于不能生产1.1和1.1毫米以下的超薄浮法玻璃,对显示器所需的超薄玻璃只能用高价从国外进口,每年用于引进超薄玻璃就需要2.5亿美元。并且,由于该产品被日本等国垄断,价格非常高。

    洛玻集团公司针对电子显示器行业发展对超薄玻璃的需求,瞄准世界科技进步的总趋势,经过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的科学论证,提出了洛玻超薄浮法玻璃工艺技术的新思路。他们于2001年3月,通过利用洛玻近年来研制的核心技术,自行设计,兴建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条超薄浮法玻璃生产线,9月23日顺利建成点火烤窑,10月25日一次投产成功。12月27日,超薄玻璃生产线在试生产阶段成功拉引出2毫米优质浮法玻璃,之后又相继开发出1.8毫米、1.5毫米、1.3毫米的优质产品。2002年2月28日,又成功拉引出1.1毫米优质浮法玻璃,完全具备了批量生产1.1毫米浮法玻璃的能力。优一等品率达到75%,总成品率达到63%以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超薄浮法玻璃的一项空白。

    洛玻集团公司在我国率先生产的1.1毫米超薄玻璃,由于无法检测玻璃的微观质量,与日本等进口产品还存在着一定的产品质量差距。产品只能用于中低档电子显示器,无法满足高档电子显示器和电子极板玻璃的要求。世界对1.1毫米玻璃质量标准,要求玻璃微观波纹度为0.15微米,而洛玻生产的1.1毫米玻璃却高达0.44微米。

    针对存在的微观质量问题,他们组织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制订出微观波纹度调整方案,对可能影响微观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排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于2004年3月9日,攻克了微观波纹度偏高的技术难题,生产的1.1毫米玻璃其微观波纹度由过去的0.4微米,降低到0.15微米以下,达到国际超薄玻璃微观质量的先进水平。他们相继创造了1.1毫米玻璃连续稳定生产30天、产量高达100多万平方米、总成品率达到75%的三项历史最新纪录,打破了国外的1.1毫米玻璃生产不能超过7天的惯例,1.1毫米玻璃平均优一等品达到82%,总成品率达到72%,超薄玻璃的微观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产品进入高档显示器市场提供了条件。

    凭“0.7毫米”占据高端

    洛玻集团公司稳定、高质量地生产出1.1毫米玻璃后,产品内在质量与日本等进口产品质量相当,而且价格差距较大,国内厂家纷纷转向国内市场,促使进口产品大幅降价。日本1.1毫米经销商提出放弃1.1毫米的市场,主攻0.7毫米的市场。日方认为,中国在近年,还没有能力进军0.7毫米玻璃。

     0.7毫米玻璃主要用于各种高端电子液晶显示器的制作,例如航天、军工等高尖端产品的电子基板玻璃及日常生活中的掌上电脑、手机、游戏机等产品的电子数控仪表板。近年来,世界平板显示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显示技术的发展主流,对0.7毫米超薄玻璃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产品价格是1.1毫米玻璃的2倍以上,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但由于玻璃越薄,受玻璃工艺的内在制约,生产的难度就越大,玻璃成型异常困难,这一被国际公认的玻璃工艺的尖端技术,当时只有日本一家企业可以生产。

    为了赶超世界超薄浮法玻璃尖端,满足市场需求,洛玻集团公司经过不懈努力,于2004年8月29日成功拉引出0.7毫米超薄浮法玻璃,总成品率达到42%,优一级品率达到53%,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等产品实物质量标准,填补了我国玻璃工业的一项空白,创造了我国浮法玻璃生产史上的一项奇迹,打破了国外企业多年垄断世界0.7毫米超薄玻璃市场的局面。

     2004年国际玻璃展览会于11月9日至13日在德国杜赛尔多夫市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1000多家公司及相关厂商共5000多人参加展览会。

    当大屏幕电视上出现国内最大规格的12米×4米×25毫米玻璃从洛玻浮法生产线上取下的壮观场景时,“蓝眼睛”们发出了阵阵惊呼。洛玻展台前人头攒动,操着不同语言的客商对“薄如蝉翼”的0.7毫米、1.1毫米超薄玻璃表现出浓厚兴趣,对洛玻产的高档电子用玻璃连连称奇。咨询的、商洽的客商争先恐后,洛玻的3个随团翻译应接不暇……洛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有客户说,“中国有一个洛玻,洛玻的浮法玻璃质量是比较好的,洛玻生产的1.1毫米、0.7毫米高档电子玻璃,产品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真了不得!”在这次展览期间,共有8家外国公司与洛玻达成了建立浮法玻璃生产线的意向。

    靠技术创新占领市场

    “洛阳浮法工艺”技术的诞生造就了洛玻。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洛玻不断成长壮大的原动力。34年来,洛玻集团公司经过不断努力,经过多次技术攻关,不断开发出高档次、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尖端产品,使洛玻集团公司成为世界玻璃工业界关注的热点。

    从1971年—1991年的20年时间,洛玻集团公司始终高举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大旗,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克服重重困难,依靠技术进步,不断加快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步伐。通过不断完善、提高洛阳浮法工艺技术,20年间,浮法玻璃生产规模、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发展,“洛阳浮法工艺”在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上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

    第一次扩建成功400吨级浮法生产线,使4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工艺和装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第一次应用“洛阳浮法工艺”技术改造九机引上线获得成功,为中国玻璃工业用先进工艺改造落后技术提供了范例;

    第一次通过技术改造,把400吨级扩大为500吨级的洛阳浮法二线;又通过技术改造把浮法一线改造成为600吨级第二代提高型的洛阳浮法玻璃生产线。

    近几年来,洛玻共完成技术创新项目120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成果63项,通过省级技术进步成果鉴定项目17项,获得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进步奖19项,1998年以前获专利6项,1999年以来申报专利28项,其中17项已获国家专利局正式授权,共计拥有23项自己的专利。在浮法一线改造成功之后,又先后成功地开发并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优质浮法玻璃产品有:2mm薄玻璃、12—25mm积厚大板浮法玻璃,为我国提高浮法玻璃工艺技术,赶超国际先进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2003年,洛玻集团公司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并批量生产19—25mm积厚大板浮法玻璃,同时采用全拉边机法生产的19毫米积厚大板玻璃,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实现了“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的重大突破,各项工艺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2002年以前,我国电子显示器行业由于受日本、比利时等国家1.1毫米超薄玻璃产品价格太高的影响,导致电子显示器行业整体亏损。2003年,洛玻利用自主知识产权,投资兴建我国第一条超薄玻璃生产线,这是继打破英国、美国等技术封锁,建成世界上第二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线。

     2003年5月,洛玻生产出高档次的1.1毫米玻璃,当年1.1毫米市场占有率达到40%,2004年达到70%。超薄玻璃价格随之大幅度降低,有助于我国显示器行业全面扭亏为盈。2004年,显示器行业继续出现大幅度扩张,全国40%的厂家增加了新的生产线,赢利水平大幅度提高,为我国成为世界显示器生产、销售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业内人士评价,行业实现恢复性增长,洛玻功不可没。

    经过不懈的技术创新,洛玻已经成为我国惟一能够生产出0.7—25毫米浮法玻璃的企业,跨入世界高科技尖端技术行列。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共有10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除11条属于引进国外技术,其余90多条全部是采用“洛阳浮法工艺”技术。应用这一技术不仅创造了5万多新的直接就业岗位,而且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每年提供近亿重量箱浮法玻璃产品,估计年创造80亿—100亿的工业产值,20多亿的财政收入。目前,洛玻产品凭借其在国内市场上的突出地位,成为我国玻璃界的龙头老大,超薄玻璃占国内市场65%的销量,15毫米以上的超厚玻璃占国内市场的20%以上的销量。   

    在“走出去”中壮大力量

    洛玻加强对外技术合作,走出国门,实现世界最高工艺技术设备对外输出重大突破,成为世界玻璃业界关注的热点。

     2004年,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阿尔及利亚签订在阿尔及利亚建设一条600吨级浮法线工程设计合同正式生效,我国首次出口600吨大吨位浮法工艺成套技术,这标志着我国大吨位“洛阳浮法玻璃工艺”成套技术实现跨国技术输出的重大突破。

    阿尔及利亚是非洲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阿尔及利亚塞维托公司是其国内具有较强实力的大公司,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在国内兴建一条600吨级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该公司先后考察世界著名浮法玻璃大公司后了解到,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浮法玻璃基地,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浮法工艺之一,产品质量、工艺技术达到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洛玻集团公司为了实现“洛阳浮法工艺”技术走出国门,参与跨国工艺技术输出的历史性突破,也积极与塞维托公司进行业务洽谈,双方最终达成一致,签订了600吨浮法玻璃生产线工程设计合同。目前,洛玻集团公司正在加紧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据了解,以前我国也曾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过几条浮法生产线,但都是小吨位、水平低的生产线。洛玻与阿尔及利亚签订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是目前吨位最大,整体技术、工艺、装备水平最高的一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建成以后,其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将达到国际同等规模生产线的一流水平。这个项目,树立了中国玻璃行业对外技术、工艺、设备、管理输出的里程碑。

    洛玻承揽这条生产线以后,在整个国际浮法玻璃界,引起了强烈震动。一些国际玻璃大公司对洛玻在面临着国际上的大公司和国内低水平的双重竞争压力下,能够利用洛阳浮法工艺技术,承揽世界高水平的600吨级浮法玻璃生产线项目,表示高度赞赏和由衷钦佩。

    在“走出去”的同时,洛玻还在与强手的联合中不断壮大实力。2003年元月份,洛玻集团公司与世界500强之一————法国圣戈班公司合作,重组成立了圣戈班韩洛玻璃有限公司,对提升浮法玻璃生产线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等级产生了重要作用。当年4月,洛玻集团公司又同世界500强企业西门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注册成立“洛玻集团洛阳自控装备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手段,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管理水平。

    积极与世界大公司进行技术合作,使洛玻集团公司技术实力明显增强,在玻璃熔窑、锡槽、冷段、切裁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工艺、技术、装备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熔窑、拉边机是玻璃成型的重要环节。过去,我国玻璃生产的拉边机市场100%都被欧美公司占领,洛玻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将自动化控制用于拉边机生产工艺上,使拉边机质量大幅度提高,去年6月,该公司又生产出高性能产品,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来源:经济日报
 
   

关于经济日报社 - 关于中国经济网 - 网站大事记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