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
1990年下半年,南存辉与人合办的“乐清县求精开关厂”一分为二。当时国家给优惠政策鼓励引进外资,南存辉就想搞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但是,取个什么名字作为新公司的开始呢?“做人要正直,处世要泰然”,是南存辉的做人准则。这两个字连起来就叫“正泰”。1991年9月,“中美合资温州正泰电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后来,公司对品牌的内涵作了延伸:“正泰”:正道泰兴。正,即经营要走正道,为人要讲正气,产品要做正宗。泰,即泰然,安泰,三阳开泰。
因为是中外合资企业,他们注册了英文商标“CHINT”,既可以理解为“China's Tomorrow:中国的明天”,也含有“China's International Trade:中国国际品牌”之意。凑巧的是,南存辉一次签英文名的时候发现“CHN”正好是“存辉南”的缩写,于是“CHINT”又多了一层意思:“南存辉的未来”。南存辉说,当时他已经明白,自己的名字和一生全部捆在这个品牌上了。
经专业机构美化,正泰标识的蓝色背景下,白色字母“CHINT”中间的“I”被作为一个红点提到了H右边这一竖的上方,就形成了人们现在熟悉的“CHNT”商标。
1994年2月,南存辉充分利用“正泰”这张牌,先后将当地38家企业纳入麾下,组建了低压电器行业第一家企业集团温州正泰集团。1996年10月,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为全国性无区域企业集团,“正泰”品牌从此走向全国。
诚信
正泰“出道”的时候,正值柳市电器假冒伪劣盛行。温州人被画上“假冒骗”的等号,温州产品被无理由退货,人们像躲瘟疫一样害怕温州人和产品。一些单位门口甚至挂出了“温州电器推销员免进”的牌子,有的干脆规定“不准采购温州产品”。
正泰的产品遭到同样厄运。问人家:是质量有问题吗?回答:就因为你是温州的。有的客户好心,说能不能贴牌,随便上海的北京的。那时候,全国各地的品牌在温州都有贴牌生产,光柳市地区,每年贴牌联营给外地企业拿走的不下1000万元。南存辉一口回绝:“不行!”很多人不理解,办企业不就为赚钱嘛,人家有现成的市场和牌子你不用,何苦呢。南存辉知道打自己的牌子付出的艰辛远比贴牌要高许多倍,但他心中明白,给人做“嫁衣”会永无出头之日,他有一个理想,就是要“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可是“初生”的正泰仅有5万元资金、8个员工、4个产品规格,年产值还不到1万元,根本没有能力搞研发。在柳市“前店后厂”的背景下,他们聘请了几位国企退休的工程师,指点民间的一些能工巧匠干起来。当时温州有十万供销大军奔波于全国各地,正泰在他们中间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者,把最大利润空间全部交给销售商,自己只保住生产这块利润。不过正泰有一个苛刻的要求———必须要打“正泰”牌。
为了让客户对产品放心,有时正泰暂不收钱,让人家先用着。正泰的第一批产品,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开始进入市场。第一年,公司总产值不到50万元。但是南存辉还是坚定不移打自己的牌子,他相信只要产品质量好,只要企业讲诚信,只要服务优良,只要大家共同协作,就一定会成功。事实果真如此。随着人们对正泰品牌认知度的提高,产品开始供不应求。
1994年2月,正泰联合38家企业组建了企业集团,实际上是让他们成了自己的贴牌生产企业。他们的产品贴正泰的牌子,通过正泰的质量检测后,经正泰的销售渠道出去,而正泰对他们收取1%的管理费。这一举措使正泰的规模迅速变大,当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现在,正泰已经是全国性无区域集团,每一件正泰产品,除关键零部件由集团下属的公司自己生产以外,90%以上的普通零部件生产还是交给800家协作厂去完成,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产品生产出来,还要卖得出去。1994年6月,正泰开始率先在全国探索建立自己的营销通路。他们把下面工厂的销售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销售中心,并在北京成立第一家销售公司。南存辉拿出400万元交给公司的销售顾问,要他在全国设立20个营销网点,统一形象,统一标识,挂“正泰”的牌子,卖正泰的产品,每个点先赊给20万元的货。这其实就是现在遍地开花的连锁店,但是当时连锁还只是一个概念。那位顾问担心:“万一垫出的钱收不回来怎么办?”南存辉说:“这叫‘投石问路’,好我们就做,不好就停止。”谁料想这一布点竟一发不可收。如今,正泰在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点超过了2000家。
战略
正泰的创牌经历,简而概之就是:“质量创牌、科技立牌、文化护牌”三个阶段。
正泰从成立之日起就“视质量为生命”。南存辉有句“名言”叫做:“宁可少做亿元产值,不让一件不合格品出厂”。1993年12月,正泰有批货即将发往希腊。一位检验员复检时发现其中某箱中有一只产品外壳色泽不一致。对电器产品来说,这只影响美观而无碍使用,算不上是大问题。可是南存辉知道后,立即责令全部返工重检。本来,这批产品已经定好了海运日期,重检就会错过时间。为了不耽误交货,南存辉决定改空运。一位分管经理当场反对:“这样要增加运费80万哪!”南存辉平静地说:“为了保证质量,我们多花80万值得。”
为了保证质量,正泰早在1994年就在全国同行中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集团“质量月”。2002年,“质量月”又被提升为“质量年”。通过努力,正泰在全国低压电器行业中第一个获得原国家机械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第一个获得国际质量认证,第一个拿到低压电器首张国家强制性(3C)认证,还顺利通过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安全认证。目前,正泰产品被国家30多个省、区市技术监督部门列为“免检”产品,占领国内市场份额超过了30%。1999年12月,正泰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2年,又摘取了“中国名牌”的桂冠。
但要做成深入人心的名牌,质量只是一块跳板。怎样才能让“正泰”品牌卓尔不群?正泰意识到,只有用科技注入新的血液,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让产品有不竭的动力。为此,正泰先后斥巨资引进世界一流的科研开发设备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精、尖技术,在上海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开发中心,在各专业公司设立研发公司,在所有持股企业成立研发部,构建了一个三级研发机构。从而形成以温州为开发基地,上海为研发中心,北京和美国硅谷为龙头,部分著名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开放式的信息网络和技术开发体系。与此同时,正泰从全国各地引进中、高级人才1000多名,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作为新产品研究开发经费,并定期召开科技大会,重奖优秀科技人员,还将一批贡献突出者吸纳为股东,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生产过程中,引进自动生产线、全自动绕线机、自动检测线等先进设备,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保证了产品质量。现在,总投资5亿元,被列为国家重点技改项目的正泰高科技工业园和正泰输配电工业园已经相继建成并且投入使用。近年来,正泰研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小型化、模块化、可通讯现场总线的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200多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30项,国家专利100多项。
除了自己首创的新产品外,正泰还能快速掌握竞争对手的创新。在目前电器行业的主导产品中,正泰的水平已经与洋品牌相当,而成本更低,售价更便宜。比如,智能化框架式断路器,国外一家著名公司投入2亿美元用了8年时间才研制成功,正泰只花了3年用掉几百万元人民币。同样的一只1600安培的这类产品,其通断能力、断开精度等与洋品牌几乎一致,但是洋品牌卖4万元人民币,正泰牌卖1万元。
随着竞争加剧,企业之间抗衡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才可以请到,技术可以买到,但是正泰独特的企业文化别人学不到。正泰人牢记使命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围绕这个使命,正泰以和谐、谦学、务实、创新的企业精神,树立了十分鲜明的价值观诚信守法(这是最根本的)、注重绩效(优胜劣汰)、不断变革(行为准则)。南存辉说,正泰的目标是打造世界一流的电气制造企业。
正泰千方百计、卧薪尝胆,就是为了用不间断的规模积累去支撑一个自主品牌良好的发展空间。用南存辉的话来说,就是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在正泰发展的十几年中,曾经“错”过两次房地产高峰,一心一意只“触电”。在众多的诱惑面前,南存辉坚守他的“一壶水”理论。他说,一个人烧开水,烧到99℃就以为差不多了,于是开始烧另一壶水,同样烧到99℃再去烧其他壶里的水。如此往复,待他回头去倒第一壶水时,热水早成了凉水。
品牌的背后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人心向往。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正泰,南存辉说,做企业和做人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就是要认真烧好属于你的那壶水。近20年来,正泰就是牢牢抓住高低压电器、输配电设备、仪器仪表、通讯设备、建筑电气、汽车电气这6大产业,做精做强,进而做大做久,终于坐上中国低压电器行业的头把交椅,综合实力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四位。
市场
目前正泰的低压电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亚洲第一。从规模上讲,也是世界第三了。去年正泰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了30%。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希望正泰去投资,国外很多同行也纷纷抛出绣球想跟正泰联姻。据记者了解,至少有10家跨国公司已与正泰接触。
2003年,正泰与一家跨国公司谈判合作事宜。对方告知,他们公司的文化是收购,问正泰有什么想法。南存辉问:“怎么个收购法?”对方回答:“是你现在资产的5倍,可不可以考虑卖?”那时,正泰的总资产大约20多个亿,5倍就是100多亿元。这么多钱,也许比他今后赚的要多得多,也许他一辈子都赚不来。但南存辉从未想过要卖正泰,当初搞正泰就是为了创名牌,实现产业报国,这是一种使命。如果正泰卖了,我还拿什么去报国呢。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对方:“No!”对方紧接着讲:“那我7倍或者10倍给你呢?”南存辉语气坚定地告诉他:“不卖。200亿、300亿也不卖!”南存辉说:“或许,今后我也可能一无所有,但是只要‘正泰’这两个字在,什么奇迹都会发生!”
因为品牌的影响力,正泰尝到了无数甜头:集团公司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正泰”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正泰电器三大系列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南存辉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并当选为全国工商联常委和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等。
有人说,如果没有一批正泰那样的优秀者,中国的电器行业将会是洋品牌的天下。而欧洲某著名电器制造集团的中国总代理却说:“在中国,真正的对手并不是德国西门子,也不是美国通用,而是像南存辉这样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
走出去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电气产品巨头们带着雄厚的资本、先进的技术、诱人的品牌、优惠的政策……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正泰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南存辉说,当技术、质量、服务、成本4个方面的优势集中到一个产品上来时,企业就获得了核心竞争力,“中国制造”就会向国际品牌靠拢。
实际上,正泰一开始就是外向型企业,它在启程迈向国际化之初就打出“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旗帜。十几年来,正泰一直苦练内功,打好基础。比如,他们冲破家族观念的束缚,对家族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建立起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和法人治理结构;比如,正泰朝着智能化、电子化、数字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产权的“N系列”新产品,还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了正泰商标。为冲破国际技术壁垒和环保关卡,正泰斥巨资引进国际一流科研开发设备和技术,为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南存辉知道,国际贸易不是单纯的“卖”产品,更重要的是“卖”品牌。
现在,正泰已经明确了它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以创国际品牌及构筑国际大企业框架为目标,以国际贸易战略实施为起点,以创核心技术为动力,全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围绕这个目标,正泰在生产基地、技术指标、营销网络体系等方面开始新的布局。在营销体系方面,正泰近年全面启动代理、自营、直销、合作办厂等多种模式,实行海外生产本土化。在北美、欧洲、亚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区,正泰设立了5家分公司、3个商务代表处和22家独家代理和代理经销商,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并根据不同区域的市场情况采用不同的营销模式,比如在俄罗斯、德国等地建立商务代办处;在迪拜设配货库批发;在巴西等地设立分公司;在欧美发展代理商等。与此同时,加强对海外营销人员的培训,全面树立国际化的营销理念。
由于坚定不移力推自主品牌,“正泰”工业电器产品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年提升,开始在国际上显露世界品牌的锋芒。2003年,正泰与15家世界著名电器制造集团一同参加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举行的国际竞标,第一轮技术标后,只剩正泰等5家企业,第二轮商务标让正泰稳操胜券。这一张3000万欧元的大订单,价格比国内市场高出6倍。2004年初,“正泰”牌按钮开关大批量进入2004雅典奥运会新建高速公路项目。紧接着的4月,又一批正泰自主品牌产品在老挝国家电力部电能表大批量国际招标项目上被一槌定音。
下一步,正泰还要建立全球的研发体系、营销体系、物流体系。南存辉说,正泰追求的,不是国际化本身,而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做一个具有国际美誉度的全球知名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