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制造·自主品牌 > 正文
 
做中国鞋业的“奔驰”(8)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4年12月03日 09:50
     2004年11月6日在中科院有关机构发表的中国最具竞争力的50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出人意料的是,温州有一家规模不大的制鞋企业———康奈集团,跻身第11位,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康奈集团规模不大,但在中国皮鞋行业却是排头兵,自1993年摘取第一个“中国鞋业大王”桂冠到2003年获得“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的荣誉,短短的10年间,康奈相继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中国真皮鞋王等280多项荣誉。

    坚持以质取胜,打造强势品牌的战略,是康奈集团做强的重要秘诀。中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教授称“康奈是民营企业围绕主业做强的一个典范。”

    把头抬起来创名牌

     1987年8月8日,浙江杭州武陵门广场发生了火烧温州鞋事件,一把火烧掉了温州的名声,温州鞋成了“过街老鼠”,全国各大商场一概拒售温州鞋。被逼上借牌之路的康奈下决心走出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鞋技术,立志“要把头抬起来,创出名牌皮鞋”。

    二十多年前,郑秀康离开了他工作多年的温州市通用机械厂副厂长的岗位,下海学做皮鞋。由于勤奋钻研,仅40多天他就练就了一般学徒要3年才能学成的制鞋手艺。1987年,康奈集团的前身鸿盛皮鞋厂已有上百个工人,小具规模。

    同年8月8日,就在郑秀康准备一展鸿图之际,杭州武陵门广场发生了火烧温州鞋事件,一把火烧掉了整个温州的名声,温州鞋成了“过街老鼠”,全国各大商场一概拒售温州鞋,温州制鞋业步入寒冬。“鸿盛”皮鞋虽没被烧,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身温州的“鸿盛”也受到全国市场的排斥,最终,不得不走借牌生产的路线。在3个月的借牌之痛与不甘中,郑秀康在“做加工还是做品牌”的徘徊中最终坚定地选择了后者:“借牌这条路不是我们发展的道路,让温州鞋业翻身,就要重塑温州形象。”

    郑秀康凭着在通用机械厂从事模具制造养成的对标准和质量的理解,深深地意识到,“鸿盛”要真正长大,必须走出去,学习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制鞋技术。郑秀康先来到了广东,转而又踏上了被誉为世界鞋业王国的意大利,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国鞋业的发展方向。同年,郑秀康把企业改名为“长城鞋业公司”(后更名为康耐集团),决心打造温州的“质量长城”、“信誉长城”,还专门请人设计了一枚高昂起来的人头像作为注册商标,起名“康奈”,寓意为“健康发展,其奈我何”,喊出了“要把头抬起来,创出名牌皮鞋”的口号。

    从意大利回国后,他投入120万元着手搞技改,先后引进台湾、意大利制鞋设备,实现生产流水线作业,首开温州鞋业机械化生产的先河。120万元,当时对一个制鞋小厂来说不是个小数目,一些同行闻讯不以为然,甚至有人说“郑秀康犯傻”,郑秀康一笑了之。“傻人有傻福”,经过几年含辛茹苦地实施名牌战略,终于赢得了“温州鞋业看鹿城,鹿城鞋业看长城”的美誉。1993年,在北京举办的鞋业博览会上,康奈皮鞋一举夺得“中国十大鞋业大王”的称号,为温州鞋业正了名。全国各大商场也立即欢迎鞋王进驻,从此结束了“本店没有温州鞋”的历史。1996年,康奈集团开始从批发市场退出,实施连锁专卖,在国内市场构建东西衔接、南北呼应的营销网络格局。

    看到国内市场国外皮鞋品牌接踵而至,高端市场几乎是洋品牌一统天下,同等工艺、材质和款式的皮鞋,洋品牌可以卖到千元以上,而康奈等国产皮鞋仅卖几百元,郑秀康深深体会到只有创出国际知名品牌,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站稳脚跟。于是,郑秀康又“探路”国际市场,把发展国际知名品牌、占领国内高端市场、进军国际市场列为企业的重要任务。

    康奈把国内市场的突破口选在了对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的北京。他们投入上千万的资金,将过去的北京经销商代理制改为股份制,同时成立北京康奈营销分公司,由康奈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控股,在资金和运作上加强管理。康奈北京战略的目标是高端市场,产品的价位锁定在600元到1500元这个档次上,力争与洋品牌同台竞技。

    站稳北京市场之后,康奈又一鼓作气地吹响了进军杭州、大连等一级城市,一流百货商场的号角。   

    一匹有实力的“温州狼”

    面对我国加入WTO,郑秀康说:“很多人把‘入世’说成狼来了,我觉得我们康奈也是一匹狼,而且是一匹有实力的温州狼,中国狼。”

    有人说,按中国制鞋企业的目前实力,贸然去与资本、品牌占尽优势的国际强军打“遭遇战”无异于以卵击石。但郑秀康却认为,上世纪50、60年代,意大利同样没有国际知名鞋业品牌,只是给美国等发达国家做加工,但70年代一些意大利企业自创品牌,到80年代就饮誉世界了。现在中国的制鞋水平已远远超过70年代的意大利,不少企业在制造设备、工艺标准、实物水平、企业管理上都已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已经是冲击国际品牌的时候了!

    如何找到一条便捷、有效的“出门”之路呢?郑秀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借助海外温籍华人华侨、把康奈专卖店开到国外倒是一条可试的路子。为了尽快扩大康奈在欧美的知名度,康奈在欧美华人报纸、公共汽车、路牌灯箱上经常刊登康奈形象广告和招商广告。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有效。接着,康奈选择了跳一曲“进军法兰西”、“登陆美利坚”、“扎营意大利”的三步舞。2001年1月15日,世界时尚之都巴黎第19街区的繁华闹市,悄然出现了第一家中国鞋业专卖店“康奈”。郑秀康作好了“万一搞砸了”的打算,没有开业仪式,采取了低调的试营业策略。50多平方米的专卖店,店面里有两样东西很醒目,一样是康奈那个高高昂起的老人头商标,一样就是“中国温州制造”的醒目字样。美国开店策略也与在巴黎相似,随后康奈选择了鞋业王国意大利的罗马,这一次中国的皮鞋终于真正的以自己的名字走进了世界视野,奠定了康奈向国际市场大举进军的基础。短短两年时间,康奈就在美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时、希腊等十多个国家的近20个城市开设了80家康奈皮鞋专卖店。

    “走出去”,产品质量是关键因素。康奈生产鞋就像生产工艺品一样精雕细琢,其8个设计室分别主攻欧美、东南亚、华东、华南等8个区域市场的新品开发与设计,其经营观点是多品种、少批量、个性化。为了做好海外专卖店的工作,拓展国际市场的空间,康奈集团强调做好三方面的诚信工作:其一提供质量与款式一流的产品,可与国际品牌竞争;其二尽管远隔千山万水,但保证货源接济供应;第三价格定位合理,有经销商利润空间。因此康奈在海外的专卖店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好。郑秀康说:“康奈要把专卖店作为诚信的名片向世界传递”。

    入世后,西方发达国家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的主要障碍。作为中国制鞋业的领军企业,康奈再度做出惊人之举————尝试掌控“标准”。2001年,康奈成为英国鞋类与联合贸易商研究协会————SATRA的成员。SATRA是一家有着85年历史的全球性鞋类检测、研究和认证机构,代表着世界制鞋技术顶尖水平,阿迪达斯、耐克、锐步等世界鞋业知名品牌均使用或参考SATRA技术标准,欧美有很多鞋类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及参数也采用SATRA的研究成果。加入SATRA,使康奈在保证产品具有国际水准的品质上有了稳定的技术支持。但康奈并不满足。康奈要建立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机构,跻身国际贸易“游戏规则”制订者行列,成为全球鞋业精英俱乐部的成员。今年初,康奈主动向SATRA提出了在中国建设研发设计中心的合作意向;7月,双方最终达成技术服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康奈将利用SATRA的技术,在国内投资1000万元建立鞋类研发设计中心,研发世界最新鞋类技术、工艺,研究最新国际鞋类技术、环保标准等。

    康奈这种变被动应对为主动融入的思维,已超越了“破壁”本身的意义。郑秀康表示,中国优秀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技术标准,冲破国际贸易壁垒,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国际上充分展示中国的大国形象。这也是中国优秀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长远的发展方向。

    今年9月,西班牙埃尔切市发生了围攻中国鞋商、焚烧中国鞋柜的恶性事件。这把火同十七年前杭州武陵门烧鞋事件一样,再次让郑秀康陷入沉思,他意识到康奈集团、温州鞋业乃至整个中国鞋业进军国际市场还要历经艰辛,任重道远。

    “我最关心老百姓的口碑”

    郑秀康说:“我最关心的不是荣誉,而是老百姓的口碑。名牌也应叫作‘民牌’,只有牌子好,才能口碑好;只有口碑好,才能市场好”。

    郑秀康常说:好鞋子是做出来的,好品牌是穿出来的,而不是靠广告一类吹出来的。为什么人家买汽车想到奔驰、买手表想到“劳力士”?原因是这两个品牌的口碑深入人心。我坚信,康奈也一定会像“奔驰”、“劳力士”那样被世人所仰慕称赞。做中国鞋业的“奔驰”,是郑秀康心中蕴藏多年的一个梦想。他把实施质量兴企、以质取胜战略当作圆梦的起点。

    康奈皮鞋的特点是什么?不少行家认定康奈皮鞋最显著的特征是穿着舒适。皮鞋舒适度涉及轻、软、舒服等脚感反应。同时也涉及楦型设计、材料的透气性和鞋材的重量等技术问题,在这些方面康奈集团正在不断努力予以解决,并且采用一切办法与大院名校、鞋材制造商合力研发,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品牌的距离,使自己的企业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中永远有“以强攻强”的“镇山之宝”。前不久,新加坡政府外交和贸工部长林双吉率76位政府官员、企业家、媒体记者到温州考察,指名道姓要到康奈,为什么?因为其前任两年前曾到温州访问,购买了一双康奈皮鞋,穿了两年仍然穿得舒适,便嘱托林先生再为他买一双康奈皮鞋。不仅林部长买了两双,全团人人都买了好几双。这一件事说明只有穿着舒适才会有如此动人的口碑效应。没有上乘的市场口碑,想成为世界品牌只是一句空话。如今康奈皮鞋在国内外消费者心目中的美誉度很高,有不少人10年跟踪消费康奈皮鞋,也有不少家庭全家消费康奈皮鞋。

    人才是质量的根基。郑秀康对人才有“种树,不摘花”的理论,也就是说,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立足于自身培养,而挖别家的人才过来,那叫“摘花”。康奈的技工主要来源于自身培养,温州制鞋业有一句话很“流行”:康奈是温州鞋业的“黄埔军校”。康奈每年都要举办各种岗位的长期或短期技工培训,并高薪聘请专业培训技师,其中有中国制鞋研究院、著名制鞋企业和大专院校请来的高级技术人员、讲师和教授,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访问学者。自1989年康奈成为我国制鞋业机械化生产的“吃螃蟹”者后,康奈多次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短短的十五年间,康奈投入技改的资金高达1亿多元,成功地完成了鞋样设计和关键工序计算机控制的星火计划。眼下康奈的制造能力和制造集成系统以及生产环境在国内鞋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与世界著名制鞋企业几乎没有差距。

    提高产品档次是提高产品品质的又一关键环节。康奈为能生产出赶超意大利的皮鞋,从1992年就开始研发与国际潮流同步的高档皮鞋,1993年获得成功。目前康奈集团已有设计人员100多人,有10多名大学本科的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年设计男女皮鞋款式达3500多种。在广州举行的96届广交会上,康奈皮鞋创下了广交会有史以来国产皮鞋的价格纪录:一双康奈皮鞋成交价达40美元。据悉,康奈坚持走高端路线,一双皮鞋的出口价格相当于其他出口企业的8双。

    今年8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康奈集团,对他们的经营管理给予了高度评价:“你们已经走出去了,国际化做得很好,希望康奈集团继续健康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名牌继续努力”。郑秀康说:“康奈的目标是到2008年,争取全球拥有1亿名康奈品牌的忠诚客户,让康奈品牌在世界叫响!”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