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制造·自主品牌 > 正文
 
走出黑色行业的“宿命”(6)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4年11月26日 09:41
    20年时间见证的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速度,还有创立技术品牌的艰辛与执著

    怀揣着借来的700元钱,阎吉英筹划着诞生于自己头脑中的一个构想,“我要扎根焦炭行业,走出一片天地来。”

    这是20年前的事情,发生在距山西省省会太原市以南100多公里的介休市三佳镇。

    介休因春秋晋文公重耳之重臣介子休曾在此留下一段千古流芳的“忠孝”美谈而得名,与介子休一起埋在地下并同样闻名世界的还有藏量甚为丰富的煤。

    阎吉英和山西其他大多数创业者一样,目光投向了地下。只是弹指一挥间的20年,阎吉英率领6000多员工白手起家,交出了一份销售收入10亿元,年产焦炭150万吨的答卷。为了回报三佳镇的父老乡亲,阎吉英给企业起了与镇名相同的名字————三佳煤化公司。

    三佳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惊人速度的背后也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从企业出世之日起,阎吉英和三佳人就面对着贫穷与落后、浪费与污染的挑战。与大多数炼焦企业一样,乱开乱采、挖煤卖煤、洗煤炼焦、黑烟蔽日成为三佳公司当初生存环境的基本写照。

    在一个高增长的粗放式经营年代,企业实力决定的技术水平不高、行业环境决定的浪费与污染并重,似乎让更多的人感到或许这就是一种“宿命”。

    当企业的羽翼渐渐丰满起来时,阎吉英想,公司的生产环境、员工的生活环境不应该永远是“黑色”的。虽然当时“以人为本”的思想尚没有像今天这样形成概念而深入人心,但阎吉英头脑中已有了企业应把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有机统一的强烈愿望。阎吉英说,把经济行为努力转化为企业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针对三佳所处的行业,就是促成企业的良性循环,达到人与环境、企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状态。

    在阎吉英带领下,三佳开始了与众不同的发展选择,展开了焦炭行业内一场技术的创新。

    长久以来形成的炼焦技术模式根深蒂固,三佳人完成了对旧有模式的扬弃

    传统的炼焦技术即水平室式机焦炉,以高的机械化水平、高的生产效率和大型化、规模化等技术特点,对促进焦炭业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传统的机焦生产有两大致命弱点:一是污染,二是大量使用主焦煤。

    阎吉英介绍说,机焦生产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首先表现在热装煤和热出焦产生的烟尘、粉尘直接污染大气;其次是炉内正压操作形成的炉顶和炉门泄漏造成诸多有害气体的无组织排放;再则便是煤化工产品回收过程中对大气和水体造成的危害,即二次污染。

    同时,传统机焦生产过度消耗主焦煤资源,极大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对于上述难题,阎吉英并没有因为常年的“近墨者黑”而见怪不怪。虽然是世界性的难题,虽然产业运行中的习惯存在了上百年,但阎吉英头脑中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改变的途径。

    阎吉英和三佳人要寻找的是既解决污染问题,又解决治理污染而带来的“外部不经济”问题的技术手段。为此,阎吉英设计的技术创新的基本目标是:采用低污染的清洁型炼焦炉型及清洁生产工艺设计,保证炼焦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优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新型焦炉生产适合扩大使用炼焦煤资源,减少主焦煤的配入,其产品能保证高的成焦率;新炉型应当能够有效控制烟气和污染物的充分燃烧和高温完全分解,实现热能的高效回收利用;焦炉的综合技术应当达到工艺先进、成本低廉、易于推广的良好效果。

    技术品牌创新需要投入。三佳借船下海,巧妙地实现了目标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民企更多的是靠借鉴已有的技术来降低研发成本。民企的技术攻关经费很大程度上靠自筹,来自政府财政渠道的微乎其微,从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的成本则很高。所以三佳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攻克了炼焦技术中的世界难题,很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首先的疑问是技术创新的资金通道问题。

    毕竟炼焦行业的技术创新特别是世纪性难题的攻关,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几乎难以设想。普通的机电制造业,以手机为例,仅仅一款产品工艺的改良,平均技改费用要在1200万元到1600万元之间,占其市场销售额的25%以上,而机焦技术的革命性改进,需要的成本远远在此之上。

    同时,炼焦技术的革新在焦炭行业近几十年的历史上,由于技术的复杂性,特别是结焦过程中炭化温度、时间等相关因素对焦炭质量及成焦率影响极大,炼焦技术参数十分难以掌握。

    对于资金及技术两大瓶颈,阎吉英从一开始就在掂量三佳有没有突破的能力和资本。最后阎吉英的结论是否定的,但就因为是否定了自己,才让三佳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捷径。阎吉英告诉企业的技术人员:既然光靠自己不行,那就以开放的姿态,把政府、学术、研究等多方部门迎进来。

    三佳的技术品牌的创建,多年来走过的正是融合各家所长的路径。员工们曾奔波在政府相关的各个部门,阐述自己不成熟却又大胆的创新设想。政府为民营企业的理想所感动,肯定了三佳公司技术创新的愿望。

    很快,由山西省科委、山西省环保局、山西省乡镇企业管理局组成的专家组,针对山西在用炼焦炉的经济技术性和排污状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论证,并于1997年4月由省环保局正式将三佳公司的SJ—96型炼焦技术列为焦化工业污染防治和科技攻关示范项目。

    在技术攻关的诸多环节,省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考察及测算分析,为三佳的新型炼焦技术提供了大量的参数。在三佳公司技术试验的关键期,为SJ—96新型焦炉技术达到环保要求,并扩大与充分利用炼焦煤资源以及生产高质量焦炭,国家环保局、中国焦化协会、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与专家亲临技术攻关一线,对新型炼焦炉的开发与研究给予支持。

    阎吉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在当时的政策条件下,一个民企的研发项目能列为省科技厅重点课题,使其在政策和资金的两条通道上没有阻碍,是三佳能塑造自己技术品牌的关键。

    与学、研两方的通力合作,则是三佳突破世纪难题的技术保障。三佳的技术人员同样用韧劲感动了太原理工大学的科研人员,共同开展了成焦机理的研究,完成了焦炉高温燃烧区烟尘的成分组成及炭化区焦面温度变化与结焦时间关系的专题试验,从而为SJ—96型焦炉合理制定工艺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三佳与学、研的合作道路上,伙伴还包括华北工学院、化工部第二设计院等诸多业内技术领先的研发机构,几乎所有的技术研制信息与渠道都被三佳调动起来。

    这种产、学、研的结合,并不仅仅停留在技术的买与卖的简单关系上,用阎吉英的话说,闯出了一条产、学、研“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管理科学、利益共享”的机制,使得技术创新之路更为平坦、顺畅。

    三佳很好地解决了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两个环节都处于弱势条件下,如何创立技术品牌的问题。有专家评价,没有技术品牌创立的体制保障,三佳不可能攻克行业内的世纪难题。 

    SJ—96技术提升了企业品牌,新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三佳创立的SJ—96新型炼焦技术已获得四项国家专利,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认可。记者从有关部门获得的一份关于三佳炼焦技术的评价报告上看到这样一段话,或许可以涵盖技术的大概面貌:SJ—96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二次燃烧技术、负压控制技术、冷装捣固技术、冷态出焦技术、邻炉引火技术、密封保温与余热利用技术几大关键技术的突破,使炼焦炉炉体结构和相关工艺技术及污染物排放都达到了国家相关的规定。

    在这一革命每项技术突破的背后,都密密麻麻附着相应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参数,足有数十万字之多,决非简单数语可以概括,但却折射出一个民企在技术品牌创立过程中的艰辛与无畏。

     199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第58届制铁大会上,SJ—96清洁型热回收热电联产炼焦炉受到与会者的赞誉,称中国人完成了西方人不曾完成的壮举。

    如此的荣耀,摆在企业创立者、技术品牌创立的领头人、公司董事长阎吉英面前,很多很多,不胜枚举,而阎吉英每每都表现得很低调:民企能完成一次技术创新,是多方合作的结晶,只是在技术研发体制和技术品牌创立上闯出了一个模式,或许对其他企业有所借鉴。

    阎吉英的低调不能掩盖专家和我们对三佳技术品牌的评价。在一次国际焦炭行业的大会上,大会主席用“将对世界能源秩序产生影响”来评价三佳的贡献。在几年前,还有许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今天回味起来,真是感受到其巨大的前瞻力。

    三佳技术的一大贡献之一是大大节省了主焦煤,其资源节约率超过了50%。我国的炼焦煤一度被认为十分丰富,但几十年过度开采,特别是土法炼焦的遍地开花,极大破坏了煤资源的储备,新能源危机的恐慌已涉及焦煤领域,从保护资源、遏制国内煤炭产区资源过度开发、维护当地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焦炭企业有效利用资源是关系能源安全的关键。三佳为此提供了宝贵的“金钥匙”。

    再延伸来看,焦炭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话语权的产品,节约焦煤资源就等于为我们的话语权加上了一个巨大的砝码。三佳技术品牌带来的降低成本的经济价值与解除污染的社会价值,更多的效益将在日后不断显现出来。

    同样是黑色的焦炭,看似不起眼的产品,三佳的却卖出了最好的价钱

    如果能把焦炭做出品牌,有人会说这是在开玩笑。然而,从来给人都是“黑、大、粗”印象的焦炭,在三佳不但有响当当的品牌“三佳威”,还在业内做出了知名度,卖出了最好的价格。

    欧洲的经销商到山西实地考察焦炭生产,选择货源。每次到三佳后,看到整洁的生活线、干净的环境,除了在生产流程中和成品店里看到“黑色产品”特有的痕迹外,排放的废水经过处理达到环保要求,排放的废气用于发电没有了对大气的污染。这些三佳技术品牌创新所迸发出的巨大魅力,深深感动了挑剔的经销商。外商没有再去选择别的企业,一位欧洲商人的评价最有代表性:走遍南美、亚洲各地的炼焦企业,只有在三佳,没看到产品之前就已经决定签订订购合同了。

    在采访中,阎吉英董事长告诉记者,技术品牌要落脚在终极产品上,通过产品来实现企业的价值。“三佳威”的焦炭在本质的性能与外表上都没有改变,也不可能改变。与众不同的正是渗透在“三佳威”之中的技术品牌与理念的优势。所以外商们在没看到产成品之前,就已经对企业的技术理念、生产理念有了掌握,对三佳的产品有了认可。

    “三佳威”牌的焦炭连续多年保持100%的出口率,面对挑剔的外商仍是供不应求。现在三佳公司每日的生产已经远远超过了正常的设计能力。在记者前往采访的时候,新的一条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调试中。

    “三佳威”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品牌,其价值往往是与市场挂钩的。那么“三佳威”的价值又该如何估算呢?对于权威的品牌价值评价机构,这样一个初级产品品牌,的确涉及的不多。国外有“美孚”石油、有“壳”牌,国内有自己的“长城”,但面对“黑色”的焦炭,还真为评价机构出了道难题。

    不过,一位专家曾对三佳的品牌价值有过估算。他认为三佳品牌价值由两块组成:一块是技术品牌即称之为“三佳模式”的价值,一块是终极产品“三佳威”的价值。技术品牌与产品品牌在名称上的不统一,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品牌价值的含量。这位专家说,如果三佳的技术品牌与“三佳威”的产品品牌合二为一,其市场价值当在60亿元人民币以上。

     20年前,阎吉英率领员工零起步时,没有想到自己能从“黑色”中创出一条光明的大道来,而且积聚了如此巨大的价值,但“三佳”品牌今天的确影响着能源市场。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