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知识产权才是核心竞争力,没有突破,决不回头
身材瘦小的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思维活跃,声音洪亮,语言和动作都极具张力,给人的感觉非常自信。
他用了20年的时间,从300元贷款、5间生产队租用房起步,把一家作坊式缝纫机厂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出口基地,出口创汇占全国内资缝纫机企业的三分之一。他拥有的“飞跃”商标也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被世界缝纫机组织称为“最有活力的企业”。
不过,邱继宝最为自豪的是,飞跃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他认为,现在大部分浙江民营企业还没有达到拥有核心技术的阶段,“浙江制造”要想跻身世界先进制造业行列,就必须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据邱继宝介绍,飞跃掌握先进技术的渠道有二:一是充分利用国内科研院所的智力资源,成立缝纫机研究所,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二是直接聘请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来企业工作,在飞跃总部和海外公司的外籍员工已超过300名。
“这是我们和世界一流企业竞争的法宝。”邱继宝说,通过多年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飞跃每年都有20多个新产品研发成功,新品产值率70%,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债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和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产品通过CE、GS、UL和TUV等权威论证,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家用机和光机电气一体化自动开袋机、高速电子锁眼机、数控伺服系统等核心产品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向欧美日一流制造水平发起了挑战,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打响了“中国制造”的自主品牌,使企业的产品结构和市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据记者了解,依托高新技术产品,飞跃近年来着力调整和健全了全球市场营销网络,形成了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完整市场网络,在境内外设立了30多家分支机构,结束了中国缝纫机长期以来单向从日本进口的历史。目前,飞跃产品出口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比已超过二分之一。
2000年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浙江与企业家座谈时,闻听邱继宝的创业历史颇为感慨:像飞跃这样的典型,基本上平地起家,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规模,很了不起!飞跃把高新技术引入到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脱颖而出,这说明传统产业经过高科技改造,一定能够焕发生机!
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应该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飞跃创办之初,产品根本没有优势可言。国内市场虽然很大,但中低档产品市场几乎被几家老牌的国有缝纫机企业垄断,中高档产品市场又全部被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企业所占据。
严峻的市场,逼着飞跃“铤而走险”。
为避免盲目竞争造成国有、民营两败俱伤,飞跃决策率先移师海外,以拓展国际市场来发展自己。
一则“翻墙入场”故事,似乎成了邱继宝创业的“经典版本”。
1988年秋,他背着自己制造的缝纫机来到当时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必经窗口————广交会。然而,不请自来、没有名分的邱继宝却被挡在了门外。浑身透着倔犟脾气的邱继宝翻墙而入,结果被保安发现,罚款50元,还罚站半个小时。
邱继宝并不死心。他跑到深圳罗湖口岸,认准了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妈妈,掏出500元钱,求她买一本香港黄页电话号簿。老妈妈言而有信,第二天如约把电话簿带了回来。
如获至宝,按图索骥。邱继宝通过黄页电话,与香港的缝纫机经销商展开了“电话外交”,并获悉在中南美等不发达国家可能有市场。
仅凭着“可能”两字,邱继宝背上缝纫机,带着从省外办借来的翻译,踏上了去拉美的推销之路。凭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低廉的价格,当年,飞跃在这一地区实现创记录的销售额2万美元,由此掀开闯荡国际市场的成功一页。
1994年,拉美市场的局面刚刚打开,墨西哥爆发经济危机。飞跃转而盯住了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与50多个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联系。然而,好景不长,没过两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迎面而来,市场网络又遭重创。许多企业纷纷抽调资金,转移投资。
这一回,飞跃没有随波逐流。不仅没有收缩业务,相反进行了大规模投资。
邱继宝分析,市场虽然暂时受阻,但这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而人民币十分坚挺,国家对进口高新技术设备实行鼓励政策。这是引进高新技术、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的难得机遇。换言之,就是进行调整的好时机。
1998年,飞跃斥巨资从美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引进了100台套世界最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在国际同行中率先实现了精工装备的自动化。出奇制胜的绝招,不仅赢得了时间,而且大大提升了产品档次。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飞跃产品开始大规模进军欧美发达国家市场,日本长期以来向我国单向出口缝纫机的历史也随之画上了句号。
飞跃的超前预测,其实是产品落后上的课。邱继宝说,落后的产品,相应的贸易伙伴多半是发展中国家二、三流的经销商,得到的信息也只能是二、三流,稍有危机,便会雪上加霜。要摆脱过度依赖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被动局面,惟有加大技改投入和科技创新,开发符合发达国家要求的高档产品,占领欧美市场。
飞跃进入欧美市场的决心,从上交的“敲门费”中可见一斑。1998年,飞跃委托一家美国咨询公司研究进入美国市场的营销方案。美国人建议:飞跃给全美国的每一所中学送一台“飞跃”牌家用缝纫机,原因是这些中学都开设缝纫课,众多的美国学生了解了飞跃缝纫机,长大成家后,就有可能选用飞跃产品。
不少人觉得方案有点离奇,但邱继宝却拍了板。他说,虽然需要赠送将近10万台缝纫机,价值好几百万美元,但这十万台缝纫机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期货,一定会在发达国家市场“撕开一个口子”,日后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果然,十万台缝纫机送出去之后,美国市场很快引起波澜:全美已有3.4万台飞跃缝纫机售出。美国市场打开了门,紧接着在德国、巴西、墨西哥等16个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建立17个分支机构,飞跃产品随之进入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然而,全面“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邱继宝并不满足于成为简单的加工厂。他说,中国成为世界的加工厂,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应该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制定技术标准、拥有专利、服务优质、产品附加值最高的企业,才是世界一流的制造企业。
创新就像地球的转动一样,地球不转过去永远是黑暗,一转过去就带来光明。这个“转”就是创新
2004年8月2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飞跃集团。走进公司展示大厅,总理就被数百种缝纫机所吸引。
“你们竟然能生产出这么多种类的缝纫机啊!”工作人员马上对程控自动缝纫机进行了演示,不一会儿,就在一块牛仔布上缝出汉语拼意FEIYUE的字样。站在一旁的邱继宝解释说,传统的缝纫机嫁接上信息技术后,附加值大大提高,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这种产品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温总理听后意犹未尽:这确实是飞跃啊,传统产品用高科技进行改造,这是希望所在!
“再给我演示一台。”总理说。
邱继宝当即亲自操作起高速电子圆头锁眼机。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温总理看完之后,饶有兴趣地说“我也会”。只见他拿过一块布,放在机上,动作熟练地踩了两下控制器,布料上一下子开出一个很精致的锁眼。
邱继宝汇报说,服装价格的高低,与缝制设备直接相关,同样的面料,如果采用好的设备,就能卖出高的价格。
在装配线的成品展示台上,邱继宝提着一台多功能家用缝纫机对温总理说,这种缝纫机采用新技术、新材料,重量只有5公斤,是传统脚踏缝纫机的十分之一,功能却是20多倍,价格是10多倍,又没有污染,大批出口欧美发达国家。
事实上,飞跃产品过去的利润赚不到一包烟钱。如今,像光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开袋机之类的高档产品卖出了“宝马”价格,而利润是一辆“奥迪”。其中的根本秘诀在于用高新技术“缝制”。
邱继宝说,用高科技来改造传统制造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是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希望所在。
原因很简单,欧美等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虽然高,但控制着核心技术,中国企业想与之抗衡,目前还不具备总体能力,仅仅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支撑的粗放型产品及企业是不会长远的。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必须用高新技术及劳动密集型来改造传统产业,在核心竞争力上做足做好文章。
邱继宝的观点基于如下的判断:一是缝纫机行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原先重达100多斤的传统缝纫机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高科技武装的新型缝纫机;二是营销网络的形成,飞跃已经形成了具有国际营销网络的营销体系,为飞跃进入国际市场铺平了道路,而国际营销网络的信息化建设,更离不开高新技术的支持;三是飞跃已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缝纫机产品。
据悉,从“九五”至今,飞跃以处在缝制设备行业科技创新最前沿的伺服马达控制系统作为突破口,自主研发,实行全面机电一体化。目前,由飞跃研发的“伺服马达控制系统”已经投入批量生产,一个月就可生产3000多台。飞跃已经成为国内惟一能自主制造微机控制系统和数控伺服系统的企业。
对于创新的理解,飞跃人有着自己的深刻理解。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因素,不仅要技术创新,而且企业机制、管理体系、企业文化、服务内涵都要不断创新。在邱继宝看来,创新就像地球的转动一样,地球不转过去永远是黑暗,一转过去就带来光明。这个“转”就是创新。
据记者了解,飞跃集团基建投资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比例已经达到“三七开”。以技术创新为例,飞跃创业以来,用于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资金已近3亿元。一方面,积极完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证创新体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创新渠道,向自主开发要项目,向产学研要项目,向客户需求要项目,向可持续发展要项目。按照“生产一代、试制一代、构想一代、储备一代”的要求,开发“专、精、特、新”的产品,彻底改造了我国传统的家用缝纫机。2000年10月,飞跃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被国家列入第四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经过不断改造,机电一体化构造和全面的功能设计,使繁琐的缝纫操作变成了一种创作的享受。目前,新一代智能型家用缝纫机已在飞跃投入试产,使用者只须将缝纫机与电脑连接,便可“把握时尚,创造美丽。”
最近几年,飞跃每年都要推出20多种不同系列的新产品,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自主研发的数控伺服系统和光机电一体化自动开袋机、高速电子圆头锁眼机、高速电子花样机、高速电子套结机、高速电子钉扣机等高端产品,打响了“中国制造”。今年,由飞跃集团和上海大学联合承担的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开发平台”进入终期阶段。专家们认为,这对研发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推动全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对此十分关注,殷切期望邱继宝:如果把你们前20年算是第一次飞跃的话,其实那个飞跃是缝纫机行业的飞跃,也是你一个农民的飞跃,更是我们国家的飞跃。集团实现这个飞跃,靠的是你们飞跃人的那种精神,靠的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有了这“三个一流”,才能生产出一流的产品。这个飞跃,归根到底是人的观念、思想的飞跃。从现在算起,你创造的飞跃将是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你实现了很多跨越,由手工到机电一体化,到利用计算机技术,把这样一个原来很单一的品种发展到现在这么多先进的产品,占领了世界的很多地方。我想第二次飞跃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