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杰·洛文斯坦写沃伦?巴菲特的传记时,曾声明不对此书带的后果负责。洛文斯坦透露,他长期投资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该家公司在巴菲特的管理下,32年间,股票价值由每股7.6美元攀升至30000美元左右。
在评论洛文斯坦的这部著作时,我也必须声明不对本篇文章引起的后果负责。谈到沃伦?巴菲特,我难以客观或冷静,因为我们是挚友。最近,我俩刚携妻子同去中国度假。我觉得,他的笑话令人捧腹,他的饮食——一大堆汉堡和可乐——妙不可言。简而言之,我是个“巴菲特迷”。
成为“巴菲特迷”实乃轻而易举,而众多《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世界首富沃伦?巴菲特传》的读者无疑也会加入这一行列。洛文斯坦的著作坦率地记录下巴菲特非凡的一生。虽然该书并未充分地表达出巴菲特的风趣、谦恭和魅力,但他的独特个性却已跃然纸上。恐怕每一位读者掩卷后都会这样想,“嗯,我喜欢这家伙。”
大家都对巴菲特的职业生涯略知一二,而这部著作提供了更多有趣的细节。洛文斯坦追溯了巴菲特的一生:从1930年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到11岁初次购买股票;从受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传奇人物,证券教授本杰明?格雷厄姆,到27岁时创建自己的帝国。巴菲特对自己投资购买的股票向来是三缄其口,而对于投资理论却开诚布公,即在最低价格时买进股票,然后就耐心等待。沃伦曾在信中向合伙人解释道,“我们的投资原理就是:别指望做大生意。如果价格低廉,即使中等生意也能获利颇丰。”
读者可以从洛文斯坦笔下了解到巴菲特如何控制伯克希尔?哈撤韦公司,并向其注入资金,而最终目标是购买其他公司的股票。该书历数沃伦脚踏金融界及其他具中等经济潜力的行业时——如一些主要报纸,伯克希尔向控股公司的发展及其投资原理的转变。现如今,伯克希尔麾下所属产业包括:喜诗糖果连锁店、《布法罗新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并且拥有美国捷运、ABC、可口可乐公司、嘎耐特通讯社、吉列公司和《华盛顿邮报》的主要股份。其在CEICO公司的股份也举足轻重。
读者看后,可能会感到在商业及投资方面受益非浅,但理论是否能成功地付诸于实践则难以确定。沃伦的天赋在于他能够洞察先机,要做到这一点,只将沃伦的格言铭记在心是远远不够的,虽然沃伦大量的格言值得背下来。
例如,沃伦谈到投资时喜欢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就好比打棒球,要想击球成功,就必须要挥棒,这可能会击出好球,也可能会失败。当你手执球棒时,不必考虑每一个投球。换言之,不必对每种股票或每次投资机会都了如指掌,假如有些股票没有购买,而升值极快,也不必为此扼腕叹息。沃伦认为,一生中,只要击出二十几个好球足矣,当然做到这一点,要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
沃伦正是这样身体力行的,当他投资某家公司时,总是阅读所能找到的全部年度报告,了解公司的发展状况及策略。一旦买下某家公司或公司股票,沃伦就不愿再易手。
巴菲特的另一句格言反映出他对长期投资的热情,“你投资的企业,即使在傻瓜的管理下,也应该能正常运转。因为总有一天,这个傻瓜也会明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