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娱乐专题 > 正文
 
最佳女演员

2004年02月26日 19:48

    姓名:Charlize Theron

  译名:查理兹·塞隆/查丽兹·西伦

  昵称:Charlie

  生日:1975年8月7日

  出生地:南非Benoni

  身高:175厘米

  职业:演员、模特、舞蹈演员

  前男友:乔治·克鲁尼(2000年9月)

  未婚夫:Stuart Townsend(2002年9月订婚)

  和那些为了一圆明星梦,整天阅读垃圾剧本的女星相比,来自南非的查理兹显然幸运得多。表演功底深厚的她当然有资格“越来越红”:《苹果酒屋规则》一炮打响,仅今年26岁的她就接拍了5部新片,其中包括与奇诺·里维斯合作的浪漫喜剧《甜蜜十一月》。

  在提名影片《女魔头》中,为了能够更真实的塑造女杀人犯艾琳·沃诺斯的复杂性格和感情世界,好莱坞著名的南非美女影星查理兹·塞隆也牺牲了自己的美貌。在增肥30磅的同时,塞隆通过化妆术改变了自己的容貌。闪闪发光金发碧眼的明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黄牙齿,满脸雀斑,像职业拳击手一样身材壮硕的粗俗街头女子。”查理兹·塞隆说:“我知道这样的影片大部分要取决于饰演中心角色的演员表现。所以我想自己一定要彻底展现出她的残忍和敏感。”她不但在长相上尽量向沃诺斯靠拢,就连身体动作,手势乃至面部表情,也都力图惟妙惟肖的模拟她的性格和感觉。

  塞隆的用心演出得到了影评人们的赞誉,她已经因此获得了国家影评奖“最佳新人奖”和旧金山影评人协会“最佳女演员奖”,并得到第61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甚至有评论认为,塞隆的表现足以赢得一座奥斯卡奖。

  主要作品年表:

  2003年《偷天换日》(The Italian Job)

  2002年《陷入绝境》(Trapped)《情归雷诺》(Waking Up in Reno)

  2001年《玉蝎子的魔咒》《千均一刻》(15 Minutes)《甜蜜十一月》(Sweet November)

  2000年《重返荣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潜水风暴》(Men of Honor)《家族生意》(The Yards)《驯鹿游戏》(Reindeer Games)

  1999年《苹果酒屋法则》(The Cider House Rules)《太空异种》(The Astronaut's Wife)

  1998年《巨猩乔扬》(Mighty Joe Young)《名人百态》(Celebrity)

  1997年《魔鬼代言人》(The Devil's Advocate)

  1996年《挡不住的奇迹》(That Thing You Do!) 《峡谷二日》(2 Days in the Valley)

    黛安·基顿是近期美国最著名的演技派明星之一。她在艺术上执着追求,大多塑造现代西方的睿智女性形象,精干刻画她们复杂的心态。她同近期美国最著名的喜剧大师伍迪·艾伦长期合作,在美国影坛上独辟一派,创造了“市民风俗喜剧”。

  黛安·基顿至今共有四次被提名奥斯卡奖,一次摘冠。其得奖作为《安妮·霍尔》(Annie Hall)。她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纽约知识阶层妇女:安妮·霍尔衣著时髦,谈锋甚健,又多才多艺,她渴望爱情,但不专一,为了事业上的成功,竟同真心爱她的男人分手。黛安·基顿的表演充满了温馨和喜趣,她那浪漫的举止、执俏的对白和矜持的目光无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与人生的嘲讽。片中她穿男式衬衫,戴领带,外面又套一件夹克衫,下身则穿肥大的长裤,这套服装随着影片的成功而风靡一时,成为当时许多妇女竞相仿效的时装。

  这位影后1946年1月5日生于加里福尼亚州圣莫尼卡市。父亲是位工程师,母亲长得很美,曾在选美竞赛中获胜。她从小喜欢演戏,五岁时便参加了教堂的唱诗班。当她的弟妹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时,她便把他们组成一个演出小组,由她编导,在自家的壁炉前演戏,以至一家人都不想看电视。开始时演童话,后来竟演起了以家庭问题为题材的小剧。而黛安模仿卓别林更是维妙维肖。父母很支持她的爱好。黛安上大学不久便中途辍学,到纽约的奈瓦福特剧院去系统学习表演技巧。经过专业训练后,她登上百老汇舞台,演出了《头发》一剧。1972年,首次跻身银幕,在影片《教父》里扮演黑手党第二代教父迈克尔的妻子凯,由于此角的成功,1974年又在《教父续集》里扮演同一角色。

  黛安·基顿同伍迪·艾伦最初结识,是在他执导舞台剧《小山姆,再来一次》的时候,她想演剧中一个角色,伍迪当面考了她一下,很满意。两人从此开始长期合作。从外表看,黛安比伍迪个儿高一点,但两人穿着都很随便,颇象现代嬉皮士。而在银幕上,两人主要扮演与美国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小人物,事事不如意,性格敏感懦弱,但始终不失幽默感。伍迪一副戆相,黛安十分秀气,但表演都很细腻、多采,且常有淡淡的忧郁味。他俩一起拍有十部影片,其中数《安妮·霍尔》、《内心》、《曼哈顿》最有名。

  《内心》一片仿照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的电影风格(他也拍有一部同名影片),以极严肃的手法探讨在女权运动的影响下现代家庭的关系该如何调整。故事是讲一对年迈的父母和三个女儿聚居在海边的家里。各人有各人的问题需要应付,结果整个家庭濒临崩溃边缘。黛安·基顿饰大女儿,伍迪·艾伦没有演任何角色,他担任编导。而在《曼哈顿》里,他俩一起配戏了:伍迪饰一个风流成性的喜剧作家,黛安则饰他的情人玛丽,是新闻记者,为了成名成家,竟跟那作家分了手。该片被评为1979年美国最佳影片之一,黛安的精湛演技也博得好评。

  伍迪·艾伦对她极为推崇,曾作过如下的评价:“没有人具有她那样广泛的表演才能。论喜剧,谁也演不过她。她能演重型喜剧——你可以在台上敲她的头;她又能演轻型的、细腻的喜剧;也能演象奥尼尔(美国)和斯特林堡(瑞典)那样严肃的戏剧;此外还能用优美的歌喉上台演唱,需要的话,还会翩翩起舞。她非常可爱——我用这个词是指其本意。她身上没有一根虚假的骨头,没有一盎司造作的份量。演《安妮·霍尔》时,我想给予观众的正是我所看到的黛安·基顿。”

  黛安·基顿第二次被提名奥斯卡奖的影片是《赤色分子》(1981年)。她扮演一个风流倜傥的女记者路易丝。路易丝原先是有丈夫的,但被进步记者约翰·里德的献身精神所倾倒,便随他一起到俄国进行采访。他们亲历了十月革命……虽然这是部政治片,但路易丝与里德的爱情故事却构成了主线。黛安·基顿不仅以炉火纯青的演技,而且以温柔真挚的感情,把路易丝这个为了追求自由解放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罗曼蒂克人物刻画得十分动人。起初路易丝装腔作势,故作风雅,可后来,为了见到关在监狱里的里德,不惜冒严寒之苦,长途跋涉到芬兰去。美国报刊称赞黛安的“表演可以说是1981年最佳的表演,既温柔多情,又富于清新感。路易丝是她从艺以来演得最成功的一个角色”。

  从1969年在百老汇戏剧《山姆,再弹一次》中的首次合作开始,黛安·基顿成为伍迪·艾伦影片的最常客,而两个人分开之后,她虽然一直想走出艾伦的影子,但总是不如以前成功。黛安·基顿在《爱是妥协》一片中先是被女儿的男友杰克·尼科尔森吸引,又受到杰克的医生基努·里维斯追求,两男两女间形成复杂微妙的爱情食物链。这部影片再一次让她得到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是不是可以标志着黛安·基顿离开艾伦也能成?

  这位影坛“女强人”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最近几年,她又推出了数部佳作,如《射击月亮》、《心灵无罪》、《无线电时代》、《婴儿炸弹》等。此外,她改任导演,拍摄了一部以她的同胞妹妹为题材的短片,该短片在洛杉矶国际短片节上获得好评。黛安·基顿聪颖好学,才气洋溢,除了电影外,还精通于摄影和室内装璜设计,在纽约举办过几次摄影作品展览。

    7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揭晓,今年所有入围者当中最受瞩目的,就是年仅十三岁的《鲸骑士》新西兰童星凯莎卡索休斯,创下奥斯卡影史最佳女主角最年轻入围者的纪录。有趣的是,她与同样入围的黛安基顿整整相差了四十五岁。

  据“中央社”报道,入围第七十六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有《女魔头》莎莉赛隆、《爱你在心眼难开》黛安基顿、《灵魂的重量》娜欧蜜华兹、《鲸骑士》凯莎卡索休斯、《前进天堂》珊曼·莎摩顿。

  原本被看好可望以《冷山》寻求再度获得奥斯卡影后称号的妮可基嫚未能上榜,反而是年仅十三岁的《鲸骑士》凯莎卡索休斯以黑马姿态出现在提名名单内,令好莱坞媒体颇为惊讶。

  对于自己第一次演电影就获得奥斯卡提名,凯莎卡索休斯开心地表示:“不能相信这是真的!”

  除了创下奥斯卡影史最年轻的最佳女主角入围纪录之外,《外籍兵团大军压境》也是这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入围名单的另一项特色。

  年纪最小的凯莎卡索休斯生于新西兰,二十六岁的珊曼莎摩顿是英国人,三十五岁的娜欧蜜华兹来自澳大利亚,刚刚在金球奖封后莎莉赛隆则是二十八岁的南非美女。唯有五十八岁的黛安基顿是生于洛杉矶的美国人,而她与凯莎卡索休斯的年龄则整整相差了四十五岁。

  《鲸骑士》制片单位为了寻找剧中小主人翁“派凯亚”的适合人选,特别到新西兰的威灵顿山一所小学里挑选演员,凯莎卡索休斯在数百位小女生里获得负责选角的经纪人青睐,电影开拍时她才十一岁而已。

  巧合的是,慧眼识英雄选中凯莎卡索休斯的经纪人,就是当年将小童星安娜派昆捧上国际影坛的幕后功臣。一九九三年,当时年仅十一岁的安娜派昆以《钢琴师和她的情人》勇夺奥斯卡最佳女配角。

  凯莎卡索休斯所饰演的《派凯亚》成长在一个毛利族酋长家族,但她的祖父受到传统思想限制,坚持只有男孩子才有资格当酋长接班人,相信自己天生具有酋长命运的《派凯亚》因此鼓足勇气向沿袭千年的不平等制度挑战。

  拥有毛利族血统的凯莎卡索休斯在接受访问时曾透露,她接拍《鲸骑士》时根本是个完全不会游泳的旱鸭子。

  拍完《鲸骑士》之后,凯莎卡索休斯的第二部银幕作品是《星际大战三部曲》,但她在片中戏份并不多。

    入选理由:去年在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中一人分饰两角,结果大获得美国影评人好评,在今年年初的颁奖礼上,很多影评人协会评选的最佳女主角奖授予了娜奥米·沃茨(Naomi Watts)。而今年在美国版的《午夜凶铃》里,她的表演同样受到观众认可。

  代表作品:《穆赫兰道》、美国版《午夜凶铃》

  年度受关注指数:85

  出道经历:出生于英国的娜奥米·沃茨在澳大利亚长大,15岁时开始参与电影演出,移居美国后在多部电影里出演小角色,直到去年凭借《穆赫兰道》打开局面。

  实力分析:娜奥米·沃茨虽然出道很早,但却有些大器晚成,如今已经到了32岁的年龄还被人视为新星似乎有些不算风光。但风光不在于年龄。经受了多年的演戏磨练之后,娜奥米·沃茨已经连性格最为复杂多变的角色都能够胜任。

  红运指数:80

    72届奥斯卡上,萨曼莎·摩顿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她在自己的国家英国开始在电视节目中扮演角色。她最著名的电视剧包括《艾玛》(1997),《简爱》(1997)中的简·爱等,摩顿的故事片包括THE FUTURE LASTS A LONG TIME (1996), UNDER THE SKIN (1997), THIS IS THE SEA (1998), JESUS' SON (1999), DREAMING OF JOSEPH LEES (1999)和THE LAST YELLOW (1999).

  76届奥斯卡获得提名的《新美国梦》讲诉了爱尔兰移民约翰尼(帕蒂·康西迪)和莎拉(萨曼莎·莫顿)举家迁移,满怀希望地来到美国,谁知……《新美国梦》就是这样的一个移民故事,有关爱与希望。  

  萨曼莎-摩顿今年26岁,是著名的英国电影明星。她凭借自己在《新美国梦》中的出色演技获得本届最佳女主角的提名。除了被世人公认为大师的导演外,女主角珊曼莎·摩顿绝对是影片里最出名的人,身材娇小、外形甜美的摩顿在《甜蜜与卑微》里便曾以婴儿般天真无辜的外表倾倒万千观众。摩顿在《新美国梦》里的表演显然是很生活化的,细腻委婉的演出令影片平添了许多家庭的温馨,爱子夭折的悲痛,与丈夫的种种不和,均得到摩顿几许情真意切的诠释。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被摩顿的全情塑造得极其真实。《新美国梦》这类型的影片是很讨好评委的,摩顿的表演虽内敛沉稳,却不大能吸引评委。

  摩顿的童年遭遇坎坷,生活贫苦,经过后来的不懈努力才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明星级演员。摩顿相信,真正取得成功的电影明星是能够在艳丽和天才般的表演技巧之间求得平衡的。摩顿列举了一些她认为在两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的演员,她说:“利兹-泰勒就是这样的演员,奥黛丽-赫本做得也不赖,玛丽莲-梦露是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演员。妮可-基德曼看来也在向这个方向努力,格温妮丝-帕特洛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她的公开社交生活和私人生活都不错。”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