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为了尊重患者 87岁“女神”穿旗袍出诊

2018年08月19日 07:19   来源:广州日报   

  尊重患者 87岁“女神”穿旗袍出诊

  进入诊室之前,梁秀龄教授不忘掏出镜子,补个妆,再抹点口红。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

  “医生这份职业,最伟大、最崇高,来世我仍想做医生!”今天是首个中国医师节,我国神经遗传病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特聘教授、87岁的医学名家梁秀龄说。如今,她还每周一次出诊,还坚持着穿美美的旗袍、抹靓丽的口红面对患者,“想表达对他们的尊重!”梁秀龄教授是中山一院后辈们、患者们心目中的“女神”。

  “女神”威水:

  发表重要论文300多篇

  梁教授的家,就在中山一院斜对面,准备出诊的她端坐沙发上,银发一丝不乱,黑底繁花的中袖旗袍美丽又庄重,淡妆红唇,透露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她的风范一直都在。出生在1931年,哪怕小时战乱动荡,作为中山石岐人的她,辗转在澳门、广州躲避,却从未停止读书,而且功课优秀,高中回乡插班读书,拿起英文杂志就朗朗而读,震住校长。

  为她赢得“女神”“大姐大”地位的是,她一生医学成就惊人,简直是“威风八面”。她毕生倾注心血于神经系统遗传病尤其是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的诊疗研究,遗传性共济失调、腓骨肌萎缩、肌萎缩侧索硬化、多系统萎缩、头痛、眩晕等的诊治经验也是相当有造诣。

  她至今还是国内神经病学专业六个核心杂志的编委,截至2007年共发表重要论文326篇。学问了得而又治学严谨的她,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硕士等高端人才30名,许多弟子都是国内神经病学界的栋梁。

  最大成就:

  能提前发现肝豆状核变性

  说起东亚地区多见的肝豆状核变性,梁秀龄教授是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家,她自己也将“能尽早发现肝豆状核变性发病”视为毕生最大成就。

  这个病在东亚推算发病率高达3/10万,因为基本代谢缺陷,导致肝不能正常合成蓝蛋白,胆汁排铜量减少,以前总是到了晚期才能确诊,此时患者已经肝、神经、血液、皮肤等处处症状显现,尤其面容很吓人。

  医生们说,如果症状“四不象”,其他临床识别不了,就考虑“它”吧。问题是这样一来,患者就惨了,尤其入脑更难搞。

  经过努力,梁秀龄团队摸清了早诊原理——出现肝转酶高,如果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又发现血清中铜蓝蛋白低,就要考虑“肝豆状核变性”。仅梁教授手上就有10多个早期发现病人,铜开始沉积于肝就被发现,治疗效果相当好。其中一名女患者,七八岁就发现,20多岁还成了模特,正是早诊早治,让她得以继续美好人生。

  如今,不止生化检验确认,还推进到基因检测确诊了。

  “没白费一路的坚持!”梁秀龄教授回忆,20世纪七十年代末,已是医院神经科副主任的她,主张“搞神经遗传病”,为了争取国家基金,曾经一连15天夜夜通宵,累到“泪水飙不停”;常常在项目答问当日,躲在厕所背资料……等到20世纪90年代,终于争取到240万元研究基金,这在当时可谓巨额“粮草”。

  旗袍情缘:

  最早源于对患者的尊重

  医生着白大褂,谁管你里面穿啥?但梁秀龄教授却从不草草了事,从年轻时至今,每次出诊,必定穿旗袍、化淡妆、抹口红,精精神神的。

  这里面,固然有她因为旗袍最能突出中国女性的典雅与庄重而钟情,更多的却是她的一份安抚患者的心。

  梁教授说,以前主攻的肝豆状核变性病,发现得晚,患者多数已经问题入脑、显于表面,神经受损而面容扭曲狰狞,不识此病的医生也被吓到,更别说被别的患者绕开走。

  于是,从那时开始,她要求自己格外注意保护患者的心,让精神爽利、大方得体的自己,给予患者尊重与信心。

  没想到的是,这也是“互相成全”,坚持下来,她真的越来越“女神”范儿了,自己也一直心情愉快地投入工作。

  如今,打开她家的衣柜,整齐地排列着三四十件面料精美、做工考究的旗袍,还有配套的皮鞋、手袋、首饰、披巾;进入诊室之前,她还不忘掏出镜子,补个妆,再抹点口红。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