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发布: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

2022年06月29日 17:17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6月29日,《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新闻发布会暨研讨会举办。此前,在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的指导下,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共同编写的《中国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度报告(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篇)》在全国出版发行。

  年度报告已连续出版发布4年。2021年,年报编写组继续扩大年报数据收集范围,共有3554家单位(高等院校占40.3%,科研院所占59.7%)填报了符合要求规范的2020年成果年报数据。

  报告显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进展方面,随着我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政策法规的逐步落实,各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已进入平稳发展阶段。

  (一)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略有增长、合同金额有所增长。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的合同项数为466882项,合同总金额为1256.1亿元(图1),当年到账金额为811.7亿元。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方式转化科技成果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为261家。

  (二)多种方式转化的科技成果均呈上升趋势。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合同金额、当年到账金额均明显增长。2020年,3554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项数为20977项(图2),合同总金额为202.6亿元(图3)。转化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超过40家。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项数、合同金额略有增长,合同项数为445905项(图2),合同金额为1053.5亿元(图3)。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的高校院所共12家。

  (三)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特点分析。一是高校院所以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明显增长,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显著增长。以转让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9.8亿元,以许可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7.8亿元。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金额为65.0亿元。二是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96.6万元,其中作价投资平均合同金额最高。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平均合同金额为1335.4万元,是转让方式平均合同金额的27.5倍,是许可方式平均合同金额的12.1倍(图4)。三是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显,超四成转化至制造业领域,超六成转化至中小微其他企业。四是各地方科技成果产出与承接能力分布特点显著。山东省和广东省对其他地方产出的科技成果吸引能力强,承接金额最高。江苏省和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平衡有序发展,科技成果产出能力强,承接和输出能力较为匹配。北京市和上海市高校院所多、科研能力强,输出成果到其他地方合同金额远大于承接其他地方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对其他地方的辐射能力强。五是奖励个人金额比例占成果转化现金和股权收入总额的比重超过50%,奖励研发与转化主要贡献人员金额占奖励个人金额的比重超过90%。

  (四)兼职及离岗创业和创设参股新公司情况。高校院所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略有下降,创设和参股新公司的数量显著增长。在外兼职从事成果转化和离岗创业人员数量为14043人,下降3.0%。创设和参股新公司数量为2808家,增长28.9%(图5)。

  (五)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专门成立了适应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向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发展。同时,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的研发机构、转移机构和服务平台的数量快速增加,不断吸纳聚合各方资源助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802家高校院所自建技术转移机构,比上一年增长16.4%。1106家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转移机构、转化服务平台,比上一年增长5.5%。

  报告还显示,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模式。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全面启动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成果转化全方位支撑;四川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等机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科技抗疫;湖南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从产业和市场需求发力,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东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机构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培育高质量科技成果;江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推进人才队伍和机构建设,提升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水平;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协同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科技金融助力成果高效转化。

  报告也提出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如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协同落实,复合型转移转化人才欠缺,金融资本支持力度不足等。报告还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促进政策协同落实;培养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丰富金融支持模式,强化财政金融资源引导作用等。(经济日报记者 佘惠敏)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