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教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浙江大学首推本科生“学风特优班”评选,高水平本科教育需要倡导何种学风?

2019年06月13日 11:2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浙江大学最近针对本科生,举办了“学风特优班”评选比赛。

  在国内各高校纷纷发布“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的背景下,“严出”将成为中国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常态。

  学子热议“学风”,浙江大学新推“学风特优班”评选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近日举办了一次新活动,评选“学风特优班”。 评选标准分为量化指标和集体展示。量化指标包括班级同学的学分绩点、学生党员比例、四六级通过率、体育达标测试通过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等;集体展示部分,则请班级成员来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理解。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楼艳说,作为人文学科的学子,我们常说一句话“板凳甘坐十年冷”,人文学科要担负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的学生要能静下心来刻苦钻研。

  在第一届“学风特优班”评选中,9个“学霸班级”脱颖而出:有些班级学业平均绩点在4.29、4.3,甚至在一年级二年级刚结束时,英语水平测试通过率是100%。

  汉语言文学1603班是获奖班级之一,班里的同学从校级到国际的奖项拿到手软。班长邵佳雯说,10日晚学风评选比赛结束后,她的微信朋友圈被奖状和同学们的庆祝刷屏了,班级微信群也空前热闹。

  文物与博物馆学1601班是另一个获奖班级。团支书罗诗贇说,“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是竺老校长的“二问”之一。成班的两年里,通过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同学互助,同学们淬炼出了班级学风——“用新一代大学生的热忱与学识,给文化遗产多一份呵护,多一丝温度,多一条融入现代语境的路”。

  罗诗贇说,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自创建之日起,就提倡“务求实学,存是去非”。“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校风延续至今。这对我们的学风建设和为人处世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学科不是功利之学,我们的学风也踏踏实实。少一点恶性竞争,多一点互帮互助,是我班同学们达成的共识。

  “严出”将成高水平本科教育常态

  这次学风评选,受到浙大师生关注。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说,学风建设一直是浙江大学的重点工作,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就像“大河”和“小河”的关系。学风建设好了,校风才能好。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郭文刚说,人文学院开展的这次学风建设活动,以大学生班级为单位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是一次很好的探索。

  据介绍,教育部2018年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大力提高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在浙江大学,教育教学强调全人教育、终身教育,更加突出开环教育、整合培养,致力于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务处副处长刘有恃说,高校实行“严出”,不仅仅是加强毕业论文环节,更要加强对学生日常的学业管理。

  “‘严出’将是长期存在的新常态,切实增强在校学生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不要在大学期间虚度光阴,错失成长良机”。 刘有恃说。

  本科“起步”阶段需树立学术“规则意识”

  6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全国上下都在大力加强学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科研环境。学生是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时代就要牢牢树立底线思维,树立‘红线’意识。这种培养是潜移默化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楼艳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刚刚进入大学就读的本科生,未必就确立了自身的学术志向,目前我国大学教育已进入普及阶段。即使在高水平大学中,也不是所有的本科生都能在未来进入到学术行业。但是,在本科阶段学生还没有确定方向之时,就告诉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规则——如果将来要以学术为生,其起点是严肃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培养这种规则意识,很有必要。

  “大学开展学风评选活动,普及常识。与此同时,建立严格严谨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评价体系,对大学组织机构来说,这是更为重要的一个工作。”储朝晖说。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