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

2018年04月24日 11:42   来源:国际商报   

  粤港澳大湾区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最开放、最国际化、最市场化的区域。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如何实现融合发展,迈上新的发展台阶?日前,2018全球治理高层政策论坛暨2018“一带一路”金融投资论坛在广州举行。在以“‘一带一路’与区域互联互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主题的讨论中,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过程中如何突破机制体制、实现互联互通,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代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包含两个自由贸易港、两个自由贸易区、两个特区、两个特别行政区,集中国内高端开发要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的政策着力点应围绕粤港澳三地如何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也要关注到标准对接、资质互认、民生对接和税制改革。

  “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目标是创设一种新机制。要保持港澳地区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创新港澳自身的造血功能。这就必须依靠打开发展空间,无论是物理还是成长空间。”他建议,港澳要很好地融入进珠三角的产业链条中去,通过产业链条融合,推动互联互通、共建优质生活圈。

  王福强还说道,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未来要重点做好的六项工作之一。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势能。下一步,国家将特别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尤其是重点培育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和广州南沙等重点平台,让人才流动更便利、更自由。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教授指出,政府在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要给市场留出足够的空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的流向要由市场来决定。在“一国两制”格局下,促进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经济上共同繁荣是大湾区的基本功能。通过市场的联系促进湾区的发展也是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世界级湾区发展的主要模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不应脱离这一发展模式。当然,实现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还要借助创新和开发,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开发是大湾区发展的动能。

  陈甬军进一步指出,中国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是互补合作的关系,三者不应把对方看作竞争对手。三大经济区互补合作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南北平衡发展。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卢思骋从环保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发表了他的见解。卢思骋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度很大,但天然资源非常缺乏,人均生物承载量较低,与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相比,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会面临更大的挑战。不过反过来,这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后发优势,让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设计集经济发展、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三位一体的规划,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

  自1992年以来,联合国达成了一个重要的共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就是绿色金山。生态系统的保护对社会全面发展非常重要,其不仅提供环境保护的功能,还是我们社会生产的基础,是各种再生产的条件保障。

(责任编辑:苗苏)